新能源车企面临洗牌 低速电动车销量火爆遇政策反复
2017年伊始,中国新能源汽车新闻不断:高速电动车产销稳健迎补贴退坡,低速电动车销售火爆却遭遇政策反复。
近日,业界期待多时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落地,调整后补贴方式更加合理,整体技术要求显著提高。中银证券研报称,受新能源利好政策影响,新能源汽车有望健康快速发展,以达成2020年累计产销500万辆目标。
另一方面,政策的风向突变,让国内低速电动车企业颇为纠结。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汽车标准化电动汽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全世透露,未来低速电动车管理方面将与“普通乘用车”看齐。而低速电动车究竟该如何发展、身份究竟能否合法,又一次摆在低速电动车企业面前,并牵动着行业和最基层消费者的神经。
门槛提高增强龙头优势
新能源车补贴新政落地
2016年12月30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技术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
记者注意到,相比2015年出台的“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新政有三大主要变化。第一,《通知》从整车能耗、续驶里程、电池性能、安全要求等方面提高财政补贴准入门槛。第二,《通知》调整了部分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其中新能源客车补贴幅度下调最高,补贴上限由60万元下调到30万元;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下调20%,补贴最高上限由5.5万元下调到4.4万元;电池方面由容量每千瓦时补助1800元变为按动力电池总储电量为依据,采取分段超额累退方式给予补贴。第三,设置地方补贴上限,地方政府各级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的50%,在补贴资金拨付方式上,由此前的事先预拨改为事后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