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退坡遇上准入门槛 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新变局
从补贴退坡到准入门槛提高,新能源汽车政策红利减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经历一场由政策驱动向政策与市场双驱动的换挡提速。市场重新洗牌,大浪淘沙中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从补贴退坡到准入门槛提高,新能源汽车政策红利减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经历一场由政策驱动向政策与市场双驱动的换挡提速。市场重新洗牌,大浪淘沙中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留下的是真正兼具技术与产品优势、创新经营模式的优秀企业。
从补贴退坡到准入门槛提高,新能源汽车政策红利减退
刚迈入2017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便迎来新年第一锤。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规定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2019年至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退坡20%。另外,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个人购纯电动车补贴至2020年将完全取消。
这无疑给2016年发展迅猛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当头一棒。据中汽协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我国共生产新能源汽车51.7万辆,销售50.7万辆,同比增长51.7%和53%,其中,纯电动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6.3万辆和25.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3.1%和75.1%,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8.1万辆和7.9万辆,同比增长29.9%和30.9%。产销数据再次毫无悬念地蝉联了全球新能源汽车榜首。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补贴对起步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补贴也造成众多企业的蜂拥而至,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其中一些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欠缺的企业,通过弄虚作假,骗取补贴,扰乱了市场,阻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为配合补贴退坡政策的实施,国家工信部于上月新颁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准入规定》),并将在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项准入新规从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门槛,并强化了安全监管要求,目的在于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