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进入"打骗时代" 补贴少了会否变相涨价?
新年伊始,7家汽车企业就遭遇了“开门罚”。继去年12月处罚首批4家骗补车企之后,2月4日,工信部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再开新罚单,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对7家骗补车企进行处罚的决定。
同时,除了公布处罚对象,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新政,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单车补贴额的50%。个人购纯电动车补贴至2020年完全取消。
两大举措相继实施,意味着我国新能源车领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查漏补缺不给车企钻空子
此次被处罚的7家车企为金华青年汽车、上汽唐山客车、重庆力帆乘用车、郑州日产汽车、上海申沃客车、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重庆恒通客车。处罚方式包括撤销7家公司问题车型产品《公告》,暂停7家公司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责令7家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整改,整改完成后,工信部将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就在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强调,未来将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督查,严厉打击骗补行为。
在四部发布的新能源补贴新政当中,不但降低了补贴类型,而且还降低了补贴力度,对于补贴对象更是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例如,《通知》规定,对乘用车的补贴以电池续航能力为准,续航里程超过250千米、在150~250千米之间、小于150千米的车型,可分别获得中央财政补贴4.4万元、3.6万元、2万元,较2016年的补贴政策降低了20%。此前,这三种车型还可以按1:1的比例获得来自地方财政等额的另一笔补贴。按照新政中地方财政补贴最高不得超过中央财政50%的规定,以续航里程超过250千米的乘用车为例,此前共可获得11万元补贴,新政后最高只能获得4.4万元+2.2万元共计6.6万元的补贴,少了4.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