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告急:外地车被挤出首批补贴名单
河北省保定市的八家公司依然在等待着保定市财政局给一个最终版的说法。按照后者给予记者的口径,尽管这批用户因为属于“省外购买”没能进入第一批补贴的名单,但保定财政局正
河北省保定市的八家公司依然在等待着保定市财政局给一个最终版的说法。按照后者给予记者的口径,尽管这批用户因为属于“省外购买”没能进入第一批补贴的名单,但保定财政局正在积极自筹资金,争取分批次、逐步对这八家公司的新能源客车进行补贴。
就涉及949辆客车、共计3.9亿元的巨额补贴,究竟何时落实、如何落实,在上述八家公司看来,财政局依然没能拿出具体的方案,河北省的相关做法,也由此被未能如期拿到补贴的用户打上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标签。
2016年12月29日,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五年政策在经历了若干调整变化之后终于落地,并伴随2017年的到来正式进入了实施的阶段。不过,过去的事情却并没有了结。
眼下,等待着保定市财政局的是接近4亿元的新能源补贴资金缺口,而整个河北省的补贴资金缺口则达到32亿元之多。事实上,仅就保定市而言,2014年到2015年的补贴不仅没有兑补完毕,整个兑补的过程也是从2016年下半年才开启。
按照河北省的相关政策,符合要求的新能源客车按照国补、地补1:1的比例进行补贴,新能源客车也是所有新能源车型中涉及补贴数额最大的项目。但围绕补贴对象的认定以及补贴资金的使用问题,保定市部分新能源汽车用户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却出现了分歧,不仅如此,河北省先后出台的不同文件、以及河北省的不同主管部门之间也出现了意见不尽一致的状况。
为什么不给予补贴?为何补贴如此之晚?为何会形成这样的资金缺口?这其中的原因,无论在保定市相关部门还是深谙河北省新能源补贴政策的业内人士看来,都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表达清楚。
保定的补贴风波看起来像是新能源推广过程中的一个“非正常”样本。在2016年年初轰轰烈烈的厂商“骗补”风波之外,财政对于用户端的补贴,如同硬币的另一面,揭示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背后的另一番特别图景。
3.9亿元的两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