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促新能源车优胜劣汰 2017销量增速望超2016年
12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公布了对苏州金龙等涉及“有牌无车”的4家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对这4家车企分别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
12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公布了对苏州金龙等涉及“有牌无车”的4家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对这4家车企分别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相应的处罚。
与此同时,为杜绝类似现象再次发生,工信部在财政补贴、准入门槛、监管机制三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位吉利汽车内部人士表示,新能源政策“收紧”是政府部门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后做出的合理调整。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院院长刘英则表示,政策“收紧”将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优胜劣汰,这对于行业中技术、规模已做得不错的“优势企业”来说,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补贴政策进行三方面调整
随着工信部对4家骗补企业处罚决定的公布,业内普遍认为,“骗补”事件或已暂告一段落。但事实上,受“骗补”事件影响,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并未达到业界此前的预期。
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40.2万辆,同比增长60.4%。与2015年同比超过300%的增速相较,已减缓了很多。
同时,2016年初,中汽协对全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测为70万辆,目前这一数字已被调整为50万辆。
上述吉利汽车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尽管今年吉利的新能源车卖得不错,但不可否认,“骗补”事件确实带来了一定程度影响。
对此,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一方面,“骗补”的存在,导致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数字不准确,因此中汽协年初预测时的参考基数“过高”;另一方面,由于事件导致政府补贴迟迟未能到位,使得新能源车企不敢过多的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量。
为防止“骗补”事件发生,工信部在对4家企业进行处罚的同时,也公布了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的调整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