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电动汽车 >

骗补调查后续 部分车企申诉补贴边界

补贴发放的目的是支持产业进步,所以,除了根据续航里程来补贴,还要对新能源汽车的品质有所限定,比如对车辆安全性、可靠性等,都要有所要求,从而使没有能力造车而打着新能源幌子骗

补贴发放的目的是支持产业进步,所以,除了根据续航里程来补贴,还要对新能源汽车的品质有所限定,比如对车辆安全性、可靠性等,都要有所要求,从而使没有能力造车而打着新能源幌子骗补的企业,主动淘汰。

沸沸扬扬的骗补风波之后,带来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新整顿。“今年新能源补贴的申请流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日前,某客车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而与政策调整同时进行的是一些企业进入“申诉期”。记者从企业了解到,72家“骗补”企业名单中,认为自己被“冤枉”的几家企业,正在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中。

国家在补贴流程上进行了调整,而根本目的是要防止企业“作弊”。与去年先申报拿补贴,年底再根据实际销量多退少补不同,今年开始,企业先卖车,车上牌后,还要将运营数据上报,然后再根据上报数据核对,核对好以后再发放补贴。

“流程改变后,‘骗补’肯定会好很多;同时也可以规避‘骗补’五大类别‘一刀切’,对处于骗补边界地带的认定更准确。”该知情人士认为。

但流程的改变,并不可能做到完全没有空间,而从根本上治理骗补,是个系统工程。

“补贴预支”叫停

“去年只要企业预先上报新能源车产销计划,就能先得到70%补贴,年底再根据实际销量多退少补。”知情人士透露,去年的补贴政策还是比较宽松的,如年初上报预计销售新能源汽车一万辆,企业就能先行获得7000辆车的补贴,而仅客车领域,国家就拿出60亿补贴。

该人士认为,也正是因为补贴流程的相对宽松,给了很多不守规矩的企业可乘之机,甚至还有些企业因为补贴而“起死回生”。

不过,去年政策虽然宽松,但一些企业去年年初计划上报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是先卖再报,而国家调查发现骗补行为后,不仅暂时停止了新能源补贴的发放,一些企业因为包括有牌无车、有车缺电、标示不符、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四种骗补行为不仅拿不到补贴,且面临巨额罚款。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