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拟提新能源车企准入门槛 准生证将成资本大战
[摘要]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是“香饽饽”,稍有资质的公司都想从中分一杯羹,而资本雄厚的企业更是想以此为生存支柱。
[摘要]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是“香饽饽”,稍有资质的公司都想从中分一杯羹,而资本雄厚的企业更是想以此为生存支柱。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是“香饽饽”,稍有资质的公司都想从中分一杯羹,而资本雄厚的企业更是想以此为生存支柱。
8月18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交易价格为130亿元。完成收购后,珠海银隆将成为格力电器的全资子公司。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拥有了珠海银隆的电池技术,格力就“扼住”新能源车制造要害。
然而,就在消息公布约一周前,8月12日,我国工信部发文拟提高新能源车企的准入门槛,并表示新建的新能源车企或将不超过10家。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新规的目的或是为我国新能源的生产降温,改变“一技傍身”就能投产的局面,意在盘活已有车企的存量。对大型企业而言,可以借助雄厚的资本和品牌,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成为新能源车整车制造车企。
格力130亿“豪赌”新能源车市场
记者发现,格力电器8月18日晚间发布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91.82亿元,同比下降1.8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02亿元,同比增长11.92%。
而格力电器2015年财报显示,营收977.45亿元,同比下滑29.04%;净利润为125.32亿元,同比下滑11.46%。实际上,格力电器2012年、2013年、2014年曾连续三年营业总收入增长200亿元,2015年的营业总收入在近年首次出现大幅下滑,同比下降近三成,从2014年的1400亿元回落至2015年的约1000亿元。从8月18日晚公布的半年报看,格力电器在2016年上半年延续了“增利不增收”的势头,不过营业收入同比下滑的速度已收窄至1.85%,而净利润的增幅达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