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退坡,这些新能源车企表示“我们不怕”(干货分享)
进入电动汽车制造领域的车企源源不断,出身汽车制造的公司强调不过是动力系统从油变成电,电动汽车首先是造好车。在无所不能(caixinenergy)近期举行的电动汽车闭门研讨会上,多位来
进入电动汽车制造领域的车企源源不断,出身汽车制造的公司强调不过是动力系统从油变成电,电动汽车首先是造好车。在无所不能(caixinenergy)近期举行的电动汽车闭门研讨会上,多位来自车企的嘉宾均表示电动汽车应该立足于车。然而也有一些出身互联网的创业公司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将互联网的玩法引入汽车,试图通过软件、互联网、大数据、自动驾驶改变人们对于车的认知。一时间,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传统汽车行业、互联网、金融业关注的焦点。那么你觉得电动汽车的本质是什么呢?
互联网冲击下,汽车制造企业制造出来的产品的本质是什么?一辆车还是一件智能化产品?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上周的电动汽车闭门研讨会上,电动汽车行业的大咖们都分享了什么。
如果你是新能源汽车从业者,下面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对你至关重要:
1.怎样的政策才能真正推动企业创新的脚步?
2.有关部门、车企、电池企业和研究机构应该如何配合?
3.由电动汽车衍生出的服务行业及其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5月31日下午,能源基金会(中国)携手无所不能及青云创投,联合举办的电动汽车行业面临的创新环境与机遇的闭门研讨会在北京华商会议中心举行。
会议现场
听了嘉宾们的演讲和讨论,能豆君整理出了以下几点,帮助大家快速了解会议内容:
1.近年来,在政策推动和消费者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2.新能源汽车利益相关方需要密切合作,通过推动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对消费者负责的质量监管体系,打造健康的行业生态链。
3.有关部门在推出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政策时,应因地制宜形成一套适合自身情况的政策体系,而不只是依靠简单的单一政策。
4.新能源汽车企业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更好的服务消费者。
以下是嘉宾演讲的干货整理。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问题。嘉宾们是这么说的。
龚慧明:能源基金会(中国)交通项目主任
过去的几年间,电动汽车取得了飞速发展,在续航里程、产销量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去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家,也成为最大的一个市场。但是在政策设计、执行和监管方面也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因素都将转化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创新机遇。
郑春峰:万帮新能源北京研究院院长
中国的电动汽车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不短的一个时间,真正的爆发期是2014到2015年的时间。市场呈现出特别繁荣的景象,于是很多人开始考虑中国汽车的弯道超车问题。
新能源汽车虽然外形是一辆汽车,但内核跟传统汽车有很大不同,这就意味着中国汽车行业可以在原来的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来实现一次超越。
2015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产销量在汽车行业的总体产销量里占比超过1%,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从哺育期进入了增长期。
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
政策和补贴:国家到省市再到地方间的补贴政策,税费减免以及北上广的限购限行政策,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试点城市积极响应:从2009年的十城千辆,到现在全国推广,试点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产销量的快速增长中。
消费者认同:市场的拉力明显显现,潜在消费者快速增长。
包括充电行业在内的后续行业的快速增长,然而扩张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政策可持续性:2018年到2019年以及2019到2020年,这两个阶段有两个滑坡,40%的滑坡,当补贴政策退坡之后,市场的发展动力面临挑战。
政策刺激对技术路线的干扰:电动汽车之外的其他新能源汽车技术方案处于边缘境地。
规模导向、产能野蛮扩张:政策的导向让部分地区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产能出现一种野蛮式扩张倾向,而忽略了产品的技术、质量和安全。
地方保护壁垒或明或暗企业对电动汽车的热情不均
最后,当政策驱动逐渐退出,我们需要依托市场本身,依靠技术本身推动这个产业往前发展时,这些领域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新能源商用车、充电桩市场、动力电池及其梯次利用、电控及整车集成能力、关键零部件技术。
葆旭东:云度新能源汽车营销中心副总经理
从企业角度看,目前电动汽车发展需要面对的国家政策补贴的退坡、锂电池技术、充电网络、营销模式等现实问题,新能源汽车企业有很多应对办法。
目前,在经营模式上,新能源汽车企业和新能源汽车经销商的经销模式都是传统4S店模式,前店后厂,追求规模越大越好。但是个人认为在经营模式上应该实现两个分离,包括店、厂的物理分离和经营主体上的分离。通过店厂分离、多店一厂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厂的饱和率,另一方面,店会由经销商来做,厂会由厂家来经营,可以让企业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最低的成本。
吴听:麦肯锡汽车行业全球副董事合伙人
电动汽车的发展从国家层面是一个战略性的任务,因此从各个层面来说,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长期是非常看好的。
麦肯锡内部有一个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全球指数,在2015年,中国从市场发展程度和行业发展程度,综合而言在全球已经排名到了第二,然而总体上看,市场的开放性、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和部分欧美国家还是有一些差距。
在目前的电动汽车市场中,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政策导向和投资的推动下,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占据了销量优势;而撇开不再符合国家补贴标准的低端车型后,这一优势更为显著。未来新能源乘用车销售的趋势仍然看好,2020年前预期将以30-40%的复合年增长率速度增长。
政策刺激正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跨国比较显示中国的一次性货币补贴具有竞争力,但是持续性补贴和非货币福利很少。
国家燃油消耗法规标准日益严格,倒逼整车厂销售更多新能源车。
短期内丰厚的新能源车补贴和政策优待,将持续刺激国内外各大汽车品牌上市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推动市场发展。另一方面,工信部彻底清理补贴车型目录,迫使整车厂推出高性能车型,也保证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国资背景企业带头、民营企业纷纷涌入的现状下,公共充电设施发展迅速。但必须注意到的是,虽然目前中国公共充电桩的发展在绝对数量上已在世界居于前列,但是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车桩比例尚不均衡;同时,公共充电桩在选址和管理上仍存在问题,平均利用率较低。因此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有很大继续发展的空间。
预计未来5年锂电池成本将下降约40%,主要驱动力为良品率提升、产能充分利用、以及上游供应价格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各类电池生产企业不断扩大在华产能,未来电池系统的供应短缺将得到有效解决。
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快速提高,并更多地从环保、驾驶体验等非经济因素考虑购买电动汽车。
主持人:无所不能主编钟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