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电动汽车 >

四川成都落实稳增长措施 将出台“互联网+”规划

4月29日,成都市召开经济工作分析会,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四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强调,在当前日益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各地各部

第二届锂电“达沃斯”(成都)

4月29日,成都市召开经济工作分析会,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四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强调,在当前日益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各地各部门要更加突出“稳增长”的重要摆位,将其作为事关当前、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紧要之务,全面落实我市“稳增长30条措施”,并在稳增长中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主持会议并讲话。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伟,市政协主席唐川平,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邓修明,市委副书记李昆学,市委常委朱志宏、赵小维、黄建发、白刚、王忠林、陈建辉、刘仆、胡元坤、吴凯出席会议。

会上,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志宏通报了今年一季度我市经济发展情况。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和19个区(市)县分别汇报了各地经济运行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投促委作了书面发言。

听取大家发言后,黄新初代表市委常委会,就当前成都经济工作“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作了重要讲话。

黄新初指出,当前,我市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已经出炉,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总体态势,并在“稳”的基础上呈现出带有趋势性的新特征,集中表现为增速稳中趋缓、质量稳中有升、动力稳中育新。同时,对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态势特别是下行走势,我们要客观认识、正确看待,即当前我市经济运行符合宏观大势、符合年初预期、符合发展规律。这些新特征,是我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正常表现,没有超出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六个趋势性变化”的重大判断。大家对此要保持平常之心,不要大惊小怪、悲观丧气,更不要惊慌失措、乱了阵脚。

黄新初强调,发展中保持平常之心,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对我市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我们务必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决不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结合一季度的情况,以下六个难点问题需要重点关注:扩大市场有效需求难、促进工业企稳回升难、保持投资平稳增长难、保障要素充足供给难、防范经济社会风险难、实现市域经济协调发展难。这些难点问题,是当前我市经济运行的突出症结。大家一定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在今后工作中重点加以关注和解决。

黄新初强调,解决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干部的认识问题。当前,有两个认识问题比较典型、亟需澄清:一个是“要不要稳”的问题。经济规律和发展实践反复证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促改革、调结构的空间将大幅压缩,提质量、增效益的环境将严重受限,惠民生、保稳定的支撑将整体削弱。长此下去,增长问题将从发展问题演变成民生问题、社会问题,甚至上升为政治问题。

因此,对“要不要稳”的问题,大家一定要保持定力、坚定态度,那就是不但要稳,而且要下大力气去稳。另一个是“能不能稳”的问题。改革创新释放出巨大发展红利,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速重构我市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国家和省上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多项聚焦成都、惠及成都,我市经济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随着四川天府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我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进一步拓展、政策优势进一步显现。抓住了这些机遇,我们不但能稳住经济增长的势头,还能蓄势突破,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因此,对“能不能稳”的问题,大家一定要增强信心、振奋精神,以必胜的信念打好抗下行、稳增长这场“阻击战”。

黄新初强调,针对今年全市经济工作,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已作出了全面部署,大家要细化措施、逐项落实。在当前日益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各地各部门要更加突出“稳增长”的重要摆位,将其作为事关当前、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紧要之务,全面落实我市“稳增长30条措施”,并在稳增长中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扭住“项目”这个中心,筑牢经济发展支撑。要围绕项目规划、招引、落地、促建、投产等各个环节,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地抓,环环紧扣、锲而不舍地把投资项目抓紧抓实抓见效,努力形成更多投资量,确保完成6650亿元的全年投资任务。抓项目,顺时借势很重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等重大机遇,抓紧研究制定成都落实“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方案,坚持外贸外资外经联动、贸易投资与产业合作互动,突出项目合作,发挥市场力量,加快把成都建设成为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核心支点。招商引资过程中,要变被动为主动,以极其诚恳、极其热情的态度“三顾茅庐”,一对一、面对面地做好投资促进,项目引来后,还要全力促建、全程服务,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尽快投产达产。

二是贯穿“转型”这根主线,提升经济发展质效。要平衡把握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关系,把转型升级作为一根鲜明主线贯穿于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三产联动、创新驱动、集群带动,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机械汽车、轨道交通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发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力争在更多领域培育新的千亿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层次和综合竞争力。推进转型升级,要坚持存量和增量同步转、一起升,重点要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计划,学习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运用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把传统产业做活、做优、做强。要按照国家顶层设计,结合“十三五”规划,抓紧制定出台“互联网+”行动规划,加快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三是用好“改革”这一动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要按照既定部署,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等现实问题,深入推进国企、投融资、金融、财税体制、行政审批、统筹城乡等重点领域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对已经出台的重大改革方案,近期要开展一次集中督查,防止改革抓而不紧、推而不动,贻误改革时机。开放,也是改革。当前,国家正以“一带一路”战略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新一轮全面对外开放。有关地方和部门要主动对接、紧密融入国家战略,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格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广泛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让成都真正成为“创新天堂、创客乐园”。

四是做强“企业”这个主体,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要牢固树立“抓企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眼睛盯着企业看、步子围着企业转,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努力为企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零障碍服务。为企业服务,首先是要为企业解忧帮困,对企业面临的土地、能源、用工等要素瓶颈,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调度,尽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需要。为企业服务,既要做好解忧帮困这类“雪中送炭”的急事难事,又要做好扶优助强这类“锦上添花”的好事实事,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分领域选育一批基础厚实、前景广阔、带动力强的重点企业,支持他们扬帆出海,广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和话语权,努力打造一支支撑成都产业崛起的重量级“企业军团”。

五是守住“稳定”这条底线,防控经济发展风险。要进一步强化“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认识,以“平安成都”“法治成都”建设为统揽,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处,建立健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快构建起强防范、快响应、跨区域、多层级的安全维稳体系,确保全市大局稳定可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环境。

黄新初强调,作为经济总量占到全省三分之一强的首位城市,省委要求成都一马当先、领先发展,进一步当好全省、全国经济“稳中有进”的积极因素。落实这一重大要求、推动成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一场检验全市干部队伍的现实大考。考得怎么样,精神状态很重要。全市广大干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自觉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始终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争一流的使命感,奋力推动成都经济稳中求进、提质升位。

首先,机遇是抢出来的,干工作必须谋在先手、抓得主动。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着产业变革、区位重构、政策聚焦等多重机遇,这些机遇是助推成都发展的宝贵资源。全市广大干部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瞪大眼睛、拉长耳朵,敏锐洞察经济发展大势,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发现机遇,并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地做好政策储备、要素预留等前期工作,确保机遇抢得到、用得好。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