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行业领袖 >

万钢:别让电动汽车的“机遇”变成“挑战”

1月13日,以“产业发展新生态”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5)在北京举行,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出席论坛,并就“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发表主

1月13日,以“产业发展新生态”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5)在北京举行,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出席论坛,并就“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发表主题演讲。

万钢首先介绍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情况。我国截至2014年末,已累计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11.9万辆,其中,2014年新增产量达到8.49万辆,特别是“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私人消费市场提速,值得认真关注”。在示范推广方面,30多个示范城市与地区中,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合肥、深圳都是推广电动汽车超过了5千辆以上。在技术标准方面,目前已经制定电动汽车的标准78项,包括整车、基础、系统、接口、基础设施等等。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现以建成充换电站506个,充电桩群3万多个。

在万钢看来,目前,新能源发展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这种判断不仅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趋势,更源自美、日、欧在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新进展。“德国坚持一百多万辆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不变,包括日本提供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包括燃料电池的补贴,这些都是很好的发展方向,值得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推动政府之间互相的交流沟通,互相来学习、借鉴。”万钢表示。

对于电动车领域新型的租赁商业模式,万钢给予很高评价。据他介绍,目前中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在电动车的租赁上进行了积极探索,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能够作为激发市场潜力的亮点,租赁服务,包括分时租赁、分期租赁这些方式,将以运营调度实施监控、客户服务、交易支付、安全保障五大平台来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电动汽车私人领域市场化。

近年来,it与汽车的融合,成为一大行业热点。万钢表示,无人驾驶汽车、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汽车企业的联手,是汽车行业最为显著的趋势,而电动车,则是“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最好的载体”。

对于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基础研究薄弱、核心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整车造型和制造工艺有待进一步提升”问题,万钢透露,根据国家科技计划改革方案,四部委将共同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专项,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技术支撑和战略储备。与此同时,他们还将搭建公共平台,建立协同创新模式,从而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能力。

“机遇同样是挑战,机遇期同样是一个窗口期,抓住这窗口这个机遇就是你发展的机遇,度过了这个窗口,那你就丧失了机遇,可能就是挑战。”万钢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万钢:尊敬的陈清泰会长,各位在座的新老朋友、各位来宾、各位女士,在座的我都太熟悉了,我们曾经在一起,15年前就在一起讨论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今天能够在新年伊始,在电动汽车百人会的重要论坛上,来共同再一次探讨我们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国际发展趋势。我们的市场和我们众多现在的和未来的电动汽车的用途,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感到十分高兴。我代表科学技术部对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我觉得百人会是一种新型组织,一个很有效的创新。百人会成立虽然时间不长,成立那天我也参加了,刚才清泰同志很谦虚介绍了百人会的工作、性质和这方面内容。但是我自己的感受,百人会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商业化上面取得很大的成绩。百人会为我们共同提出了问题,推动我们进行了交流为政府、为企业、为市场甚至于每个用户提供很好的交流和建议。

百人会注重于三个重大的方向,我是自己这么想。

首先,电动汽车商业化的瓶颈到底在什么地方?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今后怎么发展?我们全球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动力电池、插电式怎么发展等等,提出实施问题和方向,对各种技术路线也给予了很好的评价,受到应该感谢我们在百人会各场合,来自于机构、院校多领域的精英,他们胸怀大局肩负使命,在短短几个月当中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因为你们工作有效推动了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企业、院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高价值多维度的研究课题,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参考,这是十分重要。

总结过去这一年来电动汽车发展,我觉得一个新起点一个新跨越,一个新常态。全球都迎来了新的机遇期,我们中国的汽车产业取得新成就,也为未来共同探讨新的生态,这里边开放和创新成为了主題曲。我们来回顾一下无论是在美国、欧洲以德国为代表,日本,都对电动汽车做出了新的政策决策,同时在推动它这个方面,我所说的这一些,实际上并不完全,但是大家看到在全世界和主要国家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共识,这一点是我们大家工作深感体会,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德国坚持一百多万辆的目标不变,包括日本提供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包括燃料电池的补贴,这些都是很好的发展方向,值得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推动政府之间互相的交流沟通,互相来学习、借鉴。

中国政府在2015年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新举措、新措施、新政策,这里边确实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从国务院到各部门联合,都参与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国税局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去年年初的时候,习近平主席就提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李克强总理亲自调研批示,在马凯副总理亲自协调和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推广的政策更加深入系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免购置税政策,放宽新能源生产准入、政府机关采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补贴政策、充电设施建设、各示范城市配套政策都落实到位,新政策针对性更强,更加具有长效机制也极大提高了产业的信心,有效也推动了产品技术的提升、市场环境培育、商业模式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说我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都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的机遇期。机遇同样是挑战,机遇期同样是一个窗口期,抓住这窗口这个机遇就是你发展的机遇,度过了这个窗口,那你就丧失了机遇,可能就是挑战。所以我们要辩证来看待机遇期,不能说这个机遇持久一辈子,是不可能,否则就不称为机遇。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面提升期,美国汽车销量达到了全球领先,达到了28万辆,德国即将要开启电动汽车商业化的进程,现在已经到了2.5万多辆,刚才大家在外面展览会上看到主要汽车生产商,包括奔驰、大众、宝马以及他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都开发了很多的先进的电动汽车,日本的继续全面领跑电动汽车的技术和产业。

中国截止2014年底已经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11.9万辆。其中,2014年的产量快速增长,大概是84900辆,这个数据是根据我们国家机动车整车出厂的合格证的统计来算的,因为电动汽车,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统计机构。从示范推广力度比较大的,我们可以看到,我这里列了所有的30多个示范城市与地区当中超过千辆,其中超过万辆的也有一些城市或者接近万辆。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合肥、深圳都是推广电动汽车超过了5千辆以上。

从产量来看,6月份7月份开始加速,9月份加入了万辆的级别,到了上个月已经达到了。从结构说起来,现在还是纯电动汽车比较多,中国和国际上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就是中国的公共和私人的比例现在还是公共使用比较多,比如说纯电动的客车、混合动力的客车等等,但是从今年下半年有一个很明显的加速,就是私人汽车市场的快速启动,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大家认真去关注。

我们目前已经制定电动汽车的标准78项,包括整车、基础、系统、接口、基础设施等等,现有的充电站,我看了充换电站已经有506个,充电桩群3万多,充电桩少一点,可能还得要加强一点,因为十万个车,至少十万个桩子是要有的。

从内生发展上,从整车厂产品开发到电动电池能量密度,包括动力电池的产能在快速发展。能量密度达到了一个世界同步,成本价格逐步在降低,我觉得相对于成本价格说起来,保质期、耐久性、长期性还是十分重要的,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

除了私人市场发展快速之外,租赁逐渐形成共识。我今年年初访问法国,我专门去看了一下法国租赁车,我顺着一条走,每隔300、500米就是一个租赁站,每隔300、500米就有一个租赁站,我感到很好奇,走了5、6公里,一直有这个情况,我们参观了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已经有3千多辆车,有1200多个租车还车点,它平均每个租车还车点就是3、5辆,遍布为大家可获取性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什么时候要车我能找到他,还车能很近还了,这样用不着自己去买这个车。

日本从2013年10月份至今已经有一万多辆参加了电动车租赁项目。中国也是推广新的商业模式作为激发市场潜力的亮点,租赁服务,包括分时租赁、分期租赁这些方式,以运营调度实施监控、客户服务、交易支付、安全保障五大平台来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电动汽车私人领域市场化。一些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问题,由于交通阻塞的问题,也由于停车场等等问题,不得已采取限制汽车这些做法,我们希望它是一个过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让人们想开车的人能获取他的车就成了汽车界共同讨论的问题。

在2014年下半年的时候,我特意去看了一下杭州探索的电动汽车自驾式分期租赁的商业模式,因为这个商业模式,2013年的时候,他们介绍给我,我也很鼓励,目前投放了5千多辆车,直接用于分时租赁1850辆车,同时建立了立体的租赁车的车库,也建成了平面的站点,我希望他们今后在高铁站、机场都有这样很便利的措施,使人们能够很容易获得,顾客得到服务,企业得到利益。

跨国技术开放和产业合作步伐快速的加快,这里特别可圈可点是特斯拉公布了所有电动汽车的专利,我去参观了特斯拉它的生产,我也和特斯拉厂马克思进行了讨论,我觉得电动汽车现在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全世界各个企业共同合作,这里列了很多很多品牌,其实这些品牌上,我们也能看到都是积极开放来进行创新,我也很高兴,我们一汽、上汽、东风、广汽都已经加入了市场性开放合作的步伐。

从中国政府上说,我们是积极支持国际科技合作,至于多边的,我们有清洁能源部长会议,就是cdm,桑德教授应该清楚的,我们20多个国家参加了这个会议,共同讨论电动汽车产业化、支持技术标准、充电设施、商业模式、消费补贴、电池回收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我觉得全世界范围的好事。国别合作上面,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和中德电动汽车伙伴计划,支持企业、大学研究院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标准政策、示范推广联合研究。

我感到新的事就是比亚迪和奔驰两个企业合作,开发了(腾世),我今年下半年到深圳去的时候,用了半个多小时试驾了这个车,我觉得确实是值得融合,而且大家也看到,我听说今年10月份开始卖,已经卖了130多台,我觉得越来越多的国际的合作,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我们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我想在这个会上,我观察两个趋势需要大家共同注意,就是智能化,第一个就是智能化、网络化和电动化会成为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智能汽车我记得90年代我刚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我就参与过智能汽车的研究,通过车载传感器、红外、可视、控制器、执行器使汽车具有智能环境支持,通过智能终端形成人车的制动,成为汽车无人驾驶的汽车。

另外一个,我们看到我们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在推出互联网的汽车,它是集成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大数据、通信、导航、多媒体等资源和汽车集团的资源整车零部件服务资源整合线上线下为用户提供智慧出行,两大巨头,苹果、谷歌都出台了关于他们智能汽车、互联网汽车他们的第一版或者是第二版的操作系统。

上次特斯拉到科技部来的时候,也跟我详细介绍他们怎么样互联网能够介入到汽车当中,我们很多汽车企业跟互联网企业形成一种合作,我过去作为汽车产业发展,一直致力于汽车智能化,使客户得到更智慧、节能、舒适的出行,但是互联网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思维上面的冲击,当我坐到车里面的时候,也许我马上就可以知道我周边的路况怎么样,我想要去的地方天气怎么样,它的道路准不准?我要停车什么时候有最合适我的停车场等等这些,我们过去传统上很难获得,等于多了一双眼睛,多了一个耳朵,使我们了解。这是我们对于汽车信息化发展当中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我也很高兴看到长安和华为,华为和东风,北汽和乐视tv建立合作关系,我也研究了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的合作,他们除了线上线下销售服务之外,提出了云yunos。

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最容易实施的就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当时确立三纵三横,电控这一块就提出电动汽车的电池,在2007年开始示范的时候,我们利用了无线,我们可以在整个运行过程当中,一直观察到每一辆汽车的电池,每一块电池,这个本身有一个比较好的起始条件,这套系统通过奥运会、世博会和广泛推广示范城市里面获得了比较成熟的应用,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契点,我的观点,电动汽车实际上是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最好的载体。

另外燃料电池新趋势,我也观察到美国、日本、韩国政府都加大对于燃料电池支持力度,一些汽车企业都加速了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丰田宣布了提供与氢和燃料电池相关5千多项专利免费使用,这也是技术开放,面向未来共同合作的努力和趋向,当然我们紧跟着趋势,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以外,我们坚持燃料电池上有所进步,奥运会、世博会的试用,包括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试用。新能源要从更加宽广的领域上对能源结构推动的作用,我想这是技术进步是无止尽的,我们要关注这方面这的发展,这些新趋势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机遇总归与挑战并存,开放与创新是两者紧密结合的。新机遇,比如说我们对于全球汽车发展战略的共识,我们对于电动化、驱动系统的成熟,我们对于未来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未来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相互融合趋势的判断,也指出我们在基础研究,我们还做得比较少。这个基础研究不光是在电池,也不光在驱动系统,包括我们对信息,包括我们对整车控制,包括我们对未来电动化和智能化都需要加强它的研究。中国汽车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具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适合于用户的需求和制造工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所以我们要认清新形势,顺应新的常态,把握新规律去迎接新的挑战。

这里我特别向大家报告一下,科技部正在进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们几个部门共同推动国家科技计划改革的方向,对于实施新能源汽车专项作为试点,大家保持很全面的共识,我们将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化、差异化过程当中一些所需要的技术研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具体围绕新能源新型锂电池技术,下一代电池系统的研发、新型高功率的电机,汽车智能化、网络化的技术,充电技术等等,我们还将继续持续支持燃料电池系统和整车的研发应用。一个很重要的重点,要结合电动汽车与互联网联合新形势,鼓励企业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融合到技术推广和应用,我们也希望能给企业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我们很多好朋友,从能源的角度上怎么考虑适应于将来汽车发展,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应对大气污染、转变能源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电动汽车走入每个人的身边。

我们还将搭建共同平台,建立协同创新的模式,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体系。对于完善政策法规、构建有序市场,我们有几个看法,这都是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进一步完善标准,健全法规,严格监管破除体制的障碍,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统一的有序的市场环境。各类电动汽车只要它符合国家标准,能够保证用户安全,能够实现清洁环保,我们都应该给它以发展的空间,使它能进入市场。

当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充电设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我也了解了几位购买电动汽车的客户,有两个很典型,有一位就跟我说,我这个车,小区也支持我装充电桩,充电桩拉的电线很长,建一个要一万块钱,一个一车一桩的形式不太适合。因为我们从公车改革以后,整个部里只有三辆车,我们搞了一个租赁,他们建充电桩的时候,我就问他,15个桩和10个桩有什么差别?就差了5个接口,没什么差别。从这个角度上我设想,我们在世博会、奥运会,都有城市参与接待量化的工程,我们能不能再给它埋根线,桩等人。

另外,我的邻居买了插电式电动车,他说我这个车平时开能开60、70公里,他基本上一年50%都是用电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其实插电式解决了人们对于远程交通一种焦虑,真正的大部分的应用还是要让它充电,今天参观的时候,我们有几汽车企业老总说,插电式汽车,用电开用油开差了10倍,从这个角度上插电式汽车也是需要充电,我们要制定政策,同时发挥现有停车场地,建设充电设施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充电设施建设和应用当中同样有利可图,这样建设的范围就广。我觉得政府要大力支持,我们也还要发挥市场作用。

我们从汽车销售,一直都在讲客户,要提高用户忠诚度,实际上现在时代在发展,我们鼓励租赁,分时租赁、分期租赁,物流以及公务车领域开展电动汽车租赁业务,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来促进产业的发展。对于政策方面,我们要更加多通过普世性激发新热情,领导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对技术研发投入,对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商业化。我在很多公开场合都表示,中国政府一定是支持一个开放、创新的、推动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政策,我今天也很高兴,很多来自于跨国企业汽车公司他们在中国也推动了他们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同样也得到了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的各种形式方面的支持。我们支持这一类的合作、创新、开放,是创新的前提和必然条件,所以我们相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商业化的进程一定是创新的也一定是开放的,一定是集世界各国智慧共同推动的。

在深入加强国际合作方面,我们将继续加强cdm体制,加强中德汽车技术合作伙伴人才交流,推动电动汽车智能化、信息化,标准研究。我们还将国际优质资源推动汽车企业之间联合开发,加强技术合作,我也建议,我们的民营企业,我们的信息产业,也要主动融合到新能源汽车开发来,解决能源解决、交通问题、信息问题,为客户提供更智慧的服务,是我们各个产业共同的结论。

我相信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在中国政府领导下,必然会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引导社会企业投入,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动力。我们会加快培育消费市场,推出适应多样化运营模式来积极调整新能源汽车,多元消费和使用的新结构。我们会培育并依托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积极鼓励推广应用模式,跑出具有中国特色新能源新速度,我们将创造产业和市场新生态,国内国际市场开放合作,早日实现中国汽车企业由大到强的中国梦,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