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聪:“十城千辆”与《规划》目标六大不对称
美国调整“2015年销售100万辆”的计划,中国也会调整“2015年完成50万辆”的《规划》目标吗?答案是肯定的。据《21世纪经济报道》6月5日报道,从“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四年结果来判断
美国调整“2015年销售100万辆”的计划,中国也会调整“2015年完成50万辆”的《规划》目标吗?答案是肯定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6月5日报道,从“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四年结果来判断,若继续采用目前的发展方式,要想在二年多的时间里,年均完成20万辆电动汽车的销售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国调整2015年目标,已经是一个毫无悬念的事情。问题在于,2020年我们还会再次调整完成500万辆的目标吗?
假如调整“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数辆”指标,可以换来夯实全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基础,赢得中国电乘车在“十三五规划”时期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这样的“数辆”指标调整,代价是值得付出的。
真正令人担心的是,如果我们继续采用错误的推广模式,到“十二五规划”结束时,不仅没有做到“夯实”电乘车市场发展的基础,反而让整个产业出现“基础没打好,地雷埋一堆”的情况。
“十城千辆”与《规划》目标六大不对称
纵观国家部委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脉络,我们可以根据工业产品的发展规律,把2009年实施的“十城千辆”示范应用工程,定位成产品由实验室进入小
试的阶段,把去年国务院颁布的《规划》中,在2015年完成“50万辆”目标,定位为产品由小试进入商业化准备的中试阶段,而2020年完成“500万辆”的目标,则是产品进入市场大规模的商业化活动时期。
也就是说,《规划》要求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要从“千辆级”城市车辆示范应用,提升到城市车辆“万辆级”的商业化水平;2020年城市应用则希望达到“十万辆级”的商业化规模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目标是以私人电乘车市场商业化发展为中心。
四年前搭建的“十城千辆”示范应用工程平台,其主要战略目标,是完成产业链系统产品和装备技术集成方案的验证任务。平台的任务重点是探索“发展之道”,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