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前沿技术 >

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仍待突破:从拼产能向拼技术过渡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一系列政策调整中,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伴随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而来的是,动力电池一直供不应求,这也导致企业加速产能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一系列政策调整中,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伴随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而来的是,动力电池一直供不应求,这也导致企业加速产能布局,而在能力密度、材料等方面,进步不明显。

此情况今年或将发生改变。在1月14~15日举办的“2017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以下简称百人会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将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将降到每瓦时1元;到2025年,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达到350瓦时/公斤。

一方面,比能量要求的提升将加速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动力电池产业将从“拼产能”开始向“拼技术”过渡。

这一标准的提升也引发了市场反应。记者了解到,一些企业认为,“十三五”期间,技术可能还难在续航里程方面取得突破。在此情况下,要让电动车逐步减弱对政策依赖,实现市场化,除提升能量密度降低成本外,针对不同需求推出不同产品,也是一种思路。

成本将降至每瓦时1元

数据显示,动力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现生产使用的已可达220瓦时/公斤,单体电池的价格为每瓦时1.5元,相比2012年,能量密度提高了1.7倍,价格下降60%。

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向记者表示,2020年单体电池成本降到每瓦时1元以内,是有可能实现的,但与材料的市场价格相关。“到2020年,成本不一定能降到每瓦时1元的水平,但逐步降低是肯定的”。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曾毓群在百人会论坛上表示,“电池在降低成本、提高充电性能、快充性能和安全可靠等还要做很多工作,目前距离目标还有相当大距离。”

在目前阶段,根据使用场景和需求的不同,来打造续航里程不同的产品,进而推动市场化运用,也就成为许多电池企业试图采取的策略。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