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报废潮在即回收利用呼唤标准支持
近年来,在绿色环保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出现快速增长,随着新能源车的大量应用,车用动力电池不久将面临报废退役的时间点。有关业内人士表示,在4~5年之后,就将有大量的动力
近年来,在绿色环保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出现快速增长,随着新能源车的大量应用,车用动力电池不久将面临报废退役的时间点。有关业内人士表示,在4~5年之后,就将有大量的动力电池即将退役。同时,专家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将提上日程,渐成行业热点。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的规模。如果将这些退役电池直接用于资源回收,不免造成浪费,而将其功能发挥到最大的有效途径就是梯级利用,之后再作为资源回收利用。这是众多专家希望达到的一个有效路径,然而实现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利用空间大
据了解,2015年我国全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同时,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约16吉瓦时,预计2016年年末将达到32吉瓦时。
根据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已走到台面上,亟待解决。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所说:“这些报废的动力电池制造工艺先进,即使报废以后仍然保持很高的安全性和电性能,有必要采用梯级利用的方式,实现废旧动力电池的资源利用最大化。”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废旧的动力电池经过检测、重组之后,应用于储能领域的案例。比如,2008年我国奥运会投运的上百辆电动公交车,运行3年之后,其电池用于风电和光伏储能。
专家表示,动力电池按照国家标准到了使用寿命后,从新能源车上拆下来的时候,电池本身还有相当的容量和较为宽泛的使用空间。而将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应用于储能领域,不管是从经济性还是环保性上而言,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符合国家关于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倡导。
但是,退役电池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组合起来就能用。在重新利用这个问题上,目前我国在再利用技术上还有一些障碍。据介绍,在电池梯级利用时,电池一致性与新电池相比差距很大,这对成组使用造成了很大障碍。同时,电池的容量、电压、内阻等在梯级利用时,会在很少的循环次数下形成断崖式下跌,对后期使用造成极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