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雾霾”笼罩,请给低速电动车一条活路
风向突然转变,让人感受到“政策雾霾”的隐秘杀气。它看似不针对个人,没有孙志刚魏则西案之显性,却必然出现群体性埋单的现实后果。
风向突然转变,让人感受到“政策雾霾”的隐秘杀气。它看似不针对个人,没有孙志刚魏则西案之显性,却必然出现群体性埋单的现实后果。
“当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闭上眼睛想象电动车的未来时,或许他不会看到街道上挤满低速电动车的景象,但中国政府看到了。”
一年之前,彭博新闻社在关于电动车的报道中,做了这样的场景描述:“中国工信部正在制定低速电动车的计划。尽管不如特斯拉时尚,五花八门的电动车已经占据中国农村和小城市,它们更有可能推动中国驶向电力驱动的未来。”
没有谁会否定,在中国,市场下沉所对应的十亿消费者,有着多大的购买潜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存在高速、低速两块市场,高速电动车有着合法外衣,而野蛮生长的低速电动车一直是黑户。
众所周知,高速电动车是大娘养的孩子,长期依赖于政府补贴却做不好,倒是骗补问题此起彼伏,像极了“扶不起的阿斗”。与之相反,低速电动车接地气,产销增速迅猛,2013年的销量超过20万辆,2014年和2015年增速惊人,到2016年已突破100万辆,成为真正的“国民车”。
在没有“准生证”的情况下,低速电动车为何还能如火如荼地发展?就市场情况来看,主要是契合消费需求,刺激了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热情,同时得到地方政府的默许甚至扶持。经济大省山东,就曾出台这一领域的鼓励政策,用创新的方式解决经济发展和民生出行问题。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