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与技术路线思辨:新能源汽车如何远航?
众所周知,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几经起伏,骗补事件调查结果公布导致市场多番动荡,同时补贴政策摇摆不定、迟迟难以落地,加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出炉,以及新
众所周知,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几经起伏,骗补事件调查结果公布导致市场多番动荡,同时补贴政策摇摆不定、迟迟难以落地,加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出炉,以及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牌照的陆续发放和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的加速,使得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弥漫着犹疑观望和激流勇进两种矛盾情绪混合的氛围。如今年终将至,新能源车市场否实现预期目标,又将如何破局?
坚持纯电驱动路线
新能源“三化”发展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发展过渡期,国内汽车动力电动化发展几经波折,正逐渐走入佳境。而不久前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重新将混合动力汽车划入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再度引起了一直以来关于“押宝”纯电驱动为核心技术路线的讨论——更直接地说,即具有显而易见的成本优势和成熟度的,以丰田为代表的混合动力技术,是否适合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推广。
“中国如果走丰田模式我认为是没有出路的,因为我们不是一个数量级。”对于这一问题,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在论坛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应该坚持走纯电驱动的发展路线。在他看来,中国的模式是率先做纯电动汽车,通过纯电动的规模扩张带动电池产业做到了世界最大,“现在我们已经做到电池产业世界最大,我不说最强,在前三强”,在此基础上,再以纯电动为平台来做插电式混合动力,刚好与丰田为代表的先推广混合动力是相反的路径,好处是“在这个期间可以利用国家补贴逐步增强竞争力,利用电池的优势大幅度地降成本,提高寿命”。
对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欧阳明高也给出了自己的解读,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三化”:动力电动化、车身轻量化、整车智能化。而这“三化”又要分别与另外三个技术趋势进行整合——动力电动化整合能源低碳化、车身轻量化整合制造生态化、整车智能化整合交通网联化,以实现动力深度电气化、车身底盘轻量化和整车智能网联化的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