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生变 或将导致市场分化
2016年11月23日新能源汽车网消息: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5.5万辆,销售33.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77.9%和82.2%。其中纯电动汽车分别产销27.6万
2016年11月23日新能源汽车网消息: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5.5万辆,销售33.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77.9%和82.2%。其中纯电动汽车分别产销27.6万辆和25.8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8.1%和102.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为7.9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1.0%和37.2%。在政策影响下,乘用车占绝对主流,纯电动乘用车占比52%,插电式乘用车占比20%,而纯电动商用车占比25%。
单看10月数据,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在初期高速发展后,行业起步期问题逐步浮现,财政部等部门也多次提到要对现有补贴方式进行调整,但政策迟迟未能落地,造成行业销量短期受影响。二级市场板块表现在下半年也不及上半年,一旦政策明朗,现有问题解决,整个产业会再次腾飞。
政策或有三大改变
2015年,政府希望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和能源安全等三大诉求,因此制定了强力的购置补贴与购置税减免政策,并确定了2020年累计销售500万辆的目标。
但补贴政策的漏洞导致2015年底出现疯狂抢装,最后三个月销量占到全年一半以上,其中部分车企出现骗补行为。资本大量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但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十分缺乏。
根据现有情况,并结合主管部门表态,我们判断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将有以下三大改变。
首先,降低过度补贴至适度补贴。对部分车型的补贴力度将有明显下降,尤其是沦为骗补重灾区的客车领域。但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产业的重大利空,补贴调整的核心目的是在保证新能源汽车经济性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在资源配置优化后,相同额度的补贴资金,可以驱动更多数量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其次,提高补贴门槛。产业升级是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诉求之一,但行业在高额补贴的引诱下,参与者良莠不一,低端产能重复建设。因此,在行业尚处起步期的阶段,政府对行业准入及补贴门槛进行提升,以保证产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