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电动汽车 >

巨额补贴的诱惑 新能源汽车骗补自食恶果

随着一张张罚单的出现,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的真相逐渐露出水面,多家汽车制造企业也因为一时贪念而陷入生死攸关的境地。20日,金龙汽车(600686)发布公告,正式披露了其控股子公司金龙

随着一张张罚单的出现,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的真相逐渐露出水面,多家汽车制造企业也因为一时贪念而陷入生死攸关的境地。

20日,金龙汽车(600686)发布公告,正式披露了其控股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下称“苏州金龙”)收到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处理告知书》。其中显示,公司因前期的“骗补”行为,遭到部分车型停产禁销、剔除《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整改6个月等重罚,而截至22日公司也未能就此次处罚带来的影响给出准确评估。

“推广目录是与补贴相挂钩,主力车型被剔除,产品带来的收益、现金流都将大幅降低,影响到企业正常经营。”某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市场部负责人王洪告诉记者,若苏州金龙在6个月整改期后仍未能重获“入场”资质,企业资金链恐将面临重压。

而山东的中通客车也曾被传存在骗补行为,但记者致电中通客车,其工作人员声称并未收到政府部门的通知或处罚,投资者应以政府公布的结果为准。

而有受访业内专家也表示,新能源汽车骗补行为给行业带来的危害应引起重视,相关政策亟待调整。“骗补现象背后,是单纯的补贴政策带来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业虚火,市场需要更有效、更多元化的扶持政策,而不仅仅是依靠财政力量。”北京大学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杨历海对此说道。

苏州金龙“追回+处罚款”达7.78亿

由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性增长,苏州金龙一度是金龙汽车手心里的宝。资料显示,2015年金龙汽车共销售出18434辆新能源客车,同比增幅达437.28%,而苏州金龙当年生产的新能源客车就达10540辆,贡献颇多。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苏州金龙骗补事件被曝出后,金龙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布局遭遇迎头痛击。

记者注意到,在收到工信部的处罚告知书之前,苏州金龙已于10月份收到了财政部的巨额罚单。公告显示,苏州金龙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683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针对这一典型骗补行为,财政部不仅追回了向苏州金龙预拨的5.19亿元资金,更是对其处以了2.59亿元的罚款。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