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电动汽车 >

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思路逐渐明朗化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公告)》进行了修订,字面上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是约束力明显不同,新《修订稿》对企业的约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公告)》进行了修订,字面上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是约束力明显不同,新《修订稿》对企业的约束力有着明显提升,从中也我们也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思路逐渐明朗化。政策的天枰仍将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而促进行业更加有序发展。

1.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的界定上,新《修订稿》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删除了老条款中混合动力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类别产品。

2.申请主体要求更为严格

在申请主体方面新《修订稿》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测试甚至是电池的后续回收都有综合的考量。不仅是硬件上,软件上也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3.生产主体界限更为严格

生产主体必须是已取得《公告》的汽车生产企业,或者是已经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投资项目手续的新建汽车生产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现有汽车生产企业,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投资项目手续。

作为已经获得公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也要符合最新的准入要求,否则将暂停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产品。这些企业准入有2年缓冲期,要在两年年进行调整,两年里复核通过才可以继续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而产品准入则只有6个月时间进行调整。

4.设计开发能力更加具体严格

规定企业掌握新能源汽车开发和制造的技术包括:整车控制系统、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动力耦合装置、电器附件的集成和匹配等。整车刚度和强度与动力学分析、安全性仿真分析、整车NVH仿真分析、电子电控系统分析、整车通讯系统分析等。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