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Roadmap E 电动化战略”加速推进
3月13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发布2017财报。大众集团董事长穆勒(MatthiasMüller)指出,“尽管2015年开始的「柴油门」事件使得之后大众集团的发展危机重重,但2017年大众集团在销
3月13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发布2017财报。大众集团董事长穆勒(MatthiasMüller)指出,“尽管2015年开始的「柴油门」事件使得之后大众集团的发展危机重重,但2017年大众集团在销量规模、营业利润和税后利润上创造了历史最好表现”。
其中,2017年中国合资企业营业利润达47亿欧元,大众与江淮达成共建合资企业的协议,进行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未来,集团还计划将中国生产的车辆进行出口——首先面向菲律宾,之后再扩展到其他东南亚市场。穆勒还表示,“大众汽车集团2018年销售收入预计将同比增长约5%;营业利润方面,营业销售回报率预期将达到6.5%至7.5%。”
尽管“柴油门”事件没有给大众集团在财务上予以重创,但无疑这次危机加速了大众集团朝着电动化方向的变革。
大众汽车集团CEO穆勒与大众汽车集团首席财务官FrankWitter
“RoadmapE战略”加速落地,中国供应商将扮演重要角色在这次柏林举行的集团年会上,穆勒除了向在场媒体介绍了大众的财务数据,还宣布将加速“RoadmapE电动化战略”的实施。
穆勒表示,目前已经与中国和欧洲的电池供应商达成200亿欧元的电池采购订单。有一部分来自宁德时代,但具体金额未知。不过大众方面表示,在中国大众将投入100亿元发展电动车。在中国采购的电池将只用于国产新能源汽车,除宁德时代外也在选择其他供应商,目前正在接洽测试中。此外,供应北美市场的电池供应商也将很快落实,大众将投入500亿欧元购买电池作为其“电动汽车推进计划”的一部分。
去年九月中旬,大众汽车集团发布了“RoadmapE”电动化战略,计划到2025年,实现年产电动汽车300万辆并推出80款全新电动车型。2018年,除了现有8款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阵容,集团还将推出包括3款纯电动车型在内的9款全新车型,包括江淮大众首款纯电动SUV。(而从工信部网站透露的消息来看,该款车型品牌有望命名为“SOL思皓”,基于iEV7S打造。)
按照大众的规划,到2022年底,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将拥有16个电动汽车生产基地。目前,大众汽车集团主要在3个基地生产电动汽车,之后将有9座新工厂在未来两年投入生产。从2019年起,大众几乎每月都将推出新电动车型。希望通过所有品牌在各地区的产品阵容,在几年内打造世界上最强大的电动汽车车队。
作为大众“RoadmapE电动化战略”的一部分,大众为纯电动车型创立了「I.D.」这个独立的子品牌。I.D.系列的第一款车型Neo掀背车计划在2020年上市销售。而奥迪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交付纯电动E-TronSUV车型。
智能化出行议题持续推进除了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方面,大众在CEO穆勒的管理下成立了独立董事委员会,在集团内部推进数字化这项关键议题。
穆勒在年会上强调称,在向未来出行公司转型的同时并非要放弃传统驱动系统。尽管大众在大力投资未来移动出行,但不能忽略现有技术和车型,因为未来十年它们仍将扮演重要角色。根据计划,2018年大众将在传统汽车和产品组合领域投入近200亿欧元,而在接下来五年里,这个数字预计将超过900亿欧元。
大众在智能化出行领域的未雨绸缪始于2016年Moia品牌的发布。作为大众集团旗下第十三个品牌,Moia将拥有自己的电动乘用车,服务于移动出行领域,未来市场将集中在中国、美国和欧洲。
在今年日内瓦车展上,一汽集团、大众汽车、奥迪、一汽大众等多方签署两份未来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计划在2018年底成立“一汽奥迪移动出行服务(中国)有限公司”。显然奥迪都已经预见到了移动出行业务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这样的押注是果断且必要的,当然这也是大众集团持续推进智能出行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集团CEO穆勒(MatthiasMüller)在日内瓦车展的发布会上表示,集团计划到2023年在未来出行、电动车、自动驾驶等方面投资340亿欧元,为未来城市化出行提供解决方案。无疑,新兴的未来出行服务将成为大众集团未来整体的发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