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宝马未来还有可能生产哪些电动车?
不用说,你肯定已经刷过了两个大新闻,一个是宝马和长城签署关于建立合资公司的合作意向书,这家合资公司以后将国产MINI纯电动车型,一个是李书福持股9.69%,成戴姆勒最大股东,
不用说,你肯定已经刷过了两个大新闻,一个是宝马和长城签署关于建立合资公司的合作意向书,这家合资公司以后将国产MINI纯电动车型,一个是李书福持股9.69%,成戴姆勒最大股东,目前市值将近90亿美元。
这两个新闻都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出现苗头,到今年年初尘埃落定,给2018的农历新年开了一个响亮的头,让人一下就从假期的困顿中醒了过来。
不少人猜测宝马长城的合资,就如福特众泰的合资一样,都是为了应对新能源汽车的双积分政策。但是别忘了,长城曾与大众商谈多年,而宝马也早有意寻找在华的第二家合作伙伴。双积分政策不是导火索,更像是促进合作尽快落地的重要因素。
而之所以有人会对宝马和长城的合作感到吃惊,是本能地从品牌属性上来判断的。一个德国豪华品牌,一个本土自主品牌,看上去不怎么沾边的两个企业突然成了亲家,两个品牌自身的话题性太强再加上差异化的戏剧冲突,不得不引人关注。
宝马在官方新闻稿中着重强调了“不会在中国现有的网络体系之外兴建新的销售和服务渠道”,想必是从上汽奥迪事件中汲取经验,第一件事就是安抚现有的经销商。同时,这也表明,要成为宝马的合资伙伴,必须同意不兴建新的销售和服务渠道。
上汽奥迪事件的教训充分教育我们,在处理经销商的问题上要特别谨慎。假如宝马找一家同样强势的合作伙伴,很难保证不出现两强相争的问题。
回顾宝马和华晨的合作,也曾令人大跌眼镜,但多年下来,宝马在华的发展并没有受什么影响。强强联合并不一定等同于更强,就像奔驰和比亚迪的电动车合作,看上去像天作之合,天知道恋爱过程多是曲折。
我更关心的是,宝马的电动化战略。
去年12月,为了庆祝一年内向全球客户交付10万辆电动车,宝马将慕尼黑的总部大楼投射成电池的形态,灯光闪啊闪,像是昭告天下的江湖令,一时间真有种马上就要全球电动化的错觉。
稍微可惜的是,大楼投射出的是圆柱电池的形态,圆柱电池应用的最佳代表是特斯拉,而宝马汽车上所用的是三星SDI的方形电池。
这么一说,对宝马可能稍微刻薄了一点。毕竟,对比其他传统汽车品牌拿燃油车改电这个事,宝马在i系列上的全新探索是值得尊敬的。
我们之前总结过宝马的历代电动车型,宝马在90年代以前的电动车型都是试探性的摸索,生产数量数台到数十台不等。
宝马真正意义上的电动化探索是从Projecti这个项目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