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创业者心态" 年过20的奇瑞整装再出发
2017年是奇瑞汽车诞生二十周年。这家曾为自主品牌大哥的老牌车企,历经浮沉,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二十周年的节点上,面对汽车四化的新趋势,奇瑞提出要找回“创业者心
2017年是奇瑞汽车诞生二十周年。这家曾为自主品牌大哥的老牌车企,历经浮沉,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二十周年的节点上,面对汽车四化的新趋势,奇瑞提出要找回“创业者心态”,并将2017年视作调整之年,2018年则是其“再出发”的关键之年。
艾瑞泽5年销过10万新能源同比增长113%
2017年奇瑞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21亿元,同比增长15.1%。不过就销量而言,2017年奇瑞汽车表现不算突出。根据奇瑞集团公布的2017年业绩,其乘用车和商用车全年销量为68万辆,相比2016年的70.47万辆下滑3.5%。同时也与奇瑞“确保90万辆,争取100万辆”的2017年销量目标有一定差距。
具体到车型来看,与部分自主品牌偏科SUV不同,奇瑞在轿车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实力。作为奇瑞在轿车市场的主打产品,2017年艾瑞泽5全年销量为11.12万辆。除7月销量为8600辆外,其余月份均月销过万。据乘联会数据,2017年艾瑞泽5与艾瑞泽7累计销售14.05万辆,在轿车中的市场份额为1.18%,与2016年基本持平。
与此相比,奇瑞在SUV市场主打的瑞虎系列表现就略为逊色了。2017年,瑞虎SUV系列产品同期销售17.41万辆,同比下滑16.18%。成为奇瑞销量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与竞品新车纷纷面世,蚕食了瑞虎3的一部分原有市场有关。
去年9月,奇瑞在法兰克福车展发布奇瑞全新高端系列EXEED,这也是奇瑞3.0战略的开山之作,预计今年年内在国内上市。就在前不久,奇瑞发布了瑞虎家族首款命名序列为偶数的全新瑞虎8,这款7座SUV是瑞虎家族中最大的车型,同时代表着瑞虎品牌迄今为止在设计和工艺上的最高水准。相信随着对更多细分市场的进一步布局,奇瑞汽车的市场表现也会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在2017年发布了Cloudrive3.0智云行车互联系统,并首次搭载于全新车型瑞虎5x。这套智能车载互联系统未来也将搭载在奇瑞其他新车型上。Cloudrive3.0融合了高达500家全球信息供应源,携手百度、高德地图、科大讯飞、中国联通、东软等供应商进行深度合作,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在车辆智能化的趋势下,这种变革无疑会进一步提高奇瑞产品的竞争力。
与传统汽车相比,奇瑞汽车2017年在新能源的表现堪称一抹亮色。奇瑞新能源销量3.7万辆,同比增长113%,远超行业53.3%的平均增速,超额完成全年3万辆的销量目标。其中艾瑞泽5EV、eQ占比80%。
轻装上阵 聚焦核心业务
对于未完成销量目标,奇瑞汽车回应表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轨迹不会一直处于爆发期。对于奇瑞来说,2017年是战略转型的关键之年,这一年里,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战略转型上。
的确,2017年是奇瑞的战略转型之年。而“瘦身”则成为了其转型的一大关键词。
2014年,奇瑞重启多品牌战略,把单一的奇瑞品牌划分为奇瑞、凯翼和开瑞三个品牌,并推出了观致品牌,率先开启了中国自主品牌冲击高端化的尝试。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奇瑞此举并未实现“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效果,反而因为精力分散掣肘了集团发展。
2017年,奇瑞旗下观致、凯翼的销量分别为1.5万和4.3万,相比2016年分别为下滑37.5%和15.7%。在2017年年底,奇瑞汽车先后完成两次重大资产出售,先是将其所持有的观致汽车25%股权以16.2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宝能集团,又以24.94亿元的价格出售全资子品牌凯翼汽车51%的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依然保持两个品牌的部分股份,否认出售观致、凯翼是“甩包袱”,称其只是正常的资本运作,并声明会为继续为这两个品牌的发展提供支持。奇瑞方面表示:“在增资扩股完成后,二者将获得更广泛的资源支持。为了达成奇瑞、凯翼/观致和新进资方三方共赢的局面,奇瑞出让了一定比例的股份,这并未损害奇瑞及另两个品牌的利益。”可以看出,这种“瘦身”一方面让奇瑞更能轻装上阵,重新聚焦核心板块和核心品牌业务。另一方面,也能让各品牌集中精力聚焦各自核心业务,利用更多资源,更好地为各自不同的用户群提供产品和服务。
与此同时,也有说法称奇瑞汽车从2016年起已经连续两年实现盈利,伴随着瘦身成功,奇瑞将有可能在连续盈利三年之后实现上市。
酒香也怕巷子深
2017年,陈安宁担任了奇瑞汽车总经理。在尹同跃与陈安宁完成权力交接之后的两个月,奇瑞汽车对公司副总级以上领导的职务和分工作出调整。其中销售业务板块的变化是一个重点。
首先,陈安宁将顶层结构调整为“6+1”模式,“1”指陈安宁自己,“6”则是把20多位副总的管理线梳理成6大模块,由6个人负责,协调会也由此前的每月3次变为每周一次。顶层设计变得更加清晰。
其次,在外界看来,具有工程师气质的奇瑞在汽车品质和技术上表现可圈可点,在营销方面的表现却略微逊色。针对该痛点,奇瑞在营销上也做了大幅调整。
原分管国内销售的副总经理高新华改为分管产品开发;原分管国际销售的副总经理何晓庆开始分管国内销售;原分管产品开发的副总经理潘燕龙将分管国际销售。9月5日,原宝沃汽车集团副总裁兼营销公司总经理贾亚权,加盟奇瑞出任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11月29日,原新浪汽车事业部副总编赵焕加盟奇瑞出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营销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并兼任企业公关和产品公关执行总监,负责牵头奇瑞“大公关”体系变革和数字化营销。
在陈安宁的支持下,贾亚权仅用一个月完成奇瑞营销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的调整,形成模块化、标准化的营销组织体系,也为奇瑞2017年最后两个月的销量大涨奠定了基础。
在竞争已成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营销成为汽车品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元素,“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贾亚权介绍,未来奇瑞将在国内采用三个聚焦的营销模式,包括聚焦品牌向上、聚焦渠道突破以及聚焦体系完善。
“奇瑞的远方是做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品牌”
2017年11月11日,奇瑞汽车正式发布了WWW+全球市场战略。WWW+,指的是Wisdom、Win-Win、Wired和infinitepossibilities,也就是全球智慧、合作共赢、智能互联和无限可能。活动现场,奇瑞全球营销团队也一同亮相,分别负责国际、国内、EXEED业务等不同模块。
在此后的活动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在奇瑞的高管团队中的外国面孔越来越多。而事实上,全球化战略是奇瑞的优势,也是其未来的重心之一。
据统计,奇瑞2017年度出口总量达107,727辆,同比增长22.3%,连续15年位居中国乘用车出口量第一位。截至2017年底,奇瑞海外市场销量累计超过130万辆,占同期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的30%左右。
奇瑞集团市场营销及EXEED业务拓展总监高伦泽透露:“奇瑞一直保持着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是中国汽车走出国门的代表,而奇瑞的远方是做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品牌。”
不论是在法兰克福车展发布EXEED,还是跟百度的无人驾驶合作参加CES展,奇瑞开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刷新自己在世界汽车行业中的形象。如今,奇瑞位于欧洲的研发中心和造型中心正在筹建中,2018年,EXEED会有更多的全球营销举措。对于海外战略,奇瑞以及从单纯地生产和卖车,变成了产品、研发、服务、渠道多方布局。
“布局全球市场,我们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走上去’。”奇瑞汽车副总、国际公司总经理潘燕龙表示。在2013年以前奇瑞已成功地“走出去”。2014年到2020年,奇瑞将“走进去”,积极布局新兴市场,实施主动的规划和管理,促进营销能力提升,推动品牌建设。到2020年以后,奇瑞将“走上去”,完成全球布局,全面实施品牌战略,目标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品牌。
20年后再出发 2018迎产品大年
“初心向未来,20年后再出发”陈安宁在2018新年贺辞中这样表示。
2018年是奇瑞的产品大年。陈安宁在新年媒体沟通会上透露,全新SUV、高端轿车、新能源电动汽车、特别是行业领先的智能汽车将于今年陆续上市,未来奇瑞将继续聚焦品牌向上,加速布局一个正在产生变革、未来前景无限的产业。
据透露,再加上新能源产品等,奇瑞2018年总体要上10款产品。其中3款是全新产品。除了已经公布上半年上市的中型SUV瑞虎8,第二款是智能轿车M1D,采用1.5T增压动力,也是奇瑞自主研发的一款产品,热效率达到了37.1%。还有一款全新紧凑型SUV名为T19,预计在第四季度成都车展上市。
除了来势汹汹的新车,2018年1月22日,奇瑞集团商用车发布全新产品序列捷途,并计划在年内推出首款量产车型。据透露,捷途是一个产品序列,不是品牌,对标宝骏。
2018年2月1日,奇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正式揭牌,同时瑞虎家族全新设计语言也对外公布。可以看到,充分调整再出发的奇瑞,为了2018年的“再出发”,一开年就做了充足的准备。
对于2018年,陈安宁信心十足:“奇瑞汽车的第21个年头,我们立足全球,面向未来,绝不抱以安于现状的守业心态去度过,而是将回归创业者的务实心态,放开手脚,敢于下决心抓住机遇,满足市场需求,打造释放用户体验的全新产品场景和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