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推翻汽车业?马瑞利中国总裁郑显聪说“那是小孩子不懂事”
被明星和车模搞得转向的北京车展还是有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看点。比如说在W2馆外支起的那几个巨大的帐篷,博格华纳、丰田纺织、博世等一水零部件巨头便“下榻”于此。尽管观众稀
被明星和车模搞得转向的北京车展还是有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看点。比如说在W2馆外支起的那几个巨大的帐篷,博格华纳、丰田纺织、博世等一水零部件巨头便“下榻”于此。
尽管观众稀少,但这些零部件商已经习惯了这种清静,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讲,他们一直扮演着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那个角色,并不奢求台前耀眼。
车云菌这次专程拜访了玛涅蒂•马瑞利中国区总裁郑显聪先生。马瑞利是一家隶属于菲亚特集团旗下的零部件公司,哦,现在应该叫菲克集团,而郑显聪之所以被媒体所知,是因为他担任过广汽菲亚特第一任总经理,2013年1月加入马瑞利。
灯具和电子仪表一直是马瑞利的传统优势业务,其中灯具业务更是占到收入的三分之一。北京车展马瑞利带来了“E-Light”技术,这项被欧盟列为生态创新的技术是一个近光灯LED模块。普通卤素灯泡能耗是68瓦,“E-Light”只需11瓦就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照明效果,采用这一技术的汽车每公里可节省1g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除此之外,马瑞利还展出了一款带有自适系统的远光灯LED,可通过选择性激活六个LED来引导光束;用于奔驰C-Class车型上的自适应LED前灯;以及获得欧洲“2014年度汽车”的标致新款308车型上的全LED前灯。
但这都不是重点,马瑞利本次车展主推的是新能源技术,郑显聪认为,动力系统作为马瑞利的第二大主营业务,新能源部分将是未来的重要增长点。混合-电力驱动解决方案,虽然相对在全球市场中占比较低,但将会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根据IHS2014年4月数据,到2016年,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的年增长率预估将达到96%。
如今,马瑞利的KERS(KineticEnergyRecoverySystem)和其他能量回收解决方案,已首次应用到法拉利混动系统提供的系列解决方案中。除此之外,他正在瞄准混合动力中增长率最高的市场领域——中低电压的解决方案:350伏特、60千瓦功率动力和48伏特紧凑型中电压混合动力。还有适用于低于16千瓦的低电压解决方案,可以轻松应用于内燃机,而且对于系统只有较小的影响。
马瑞利对新能源的研发已经进入纯电动车领域,坦白地说,这些技术听上去都很伟光正,但是车云菌想把这些技术的详解留到下一次,这位同时拥有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工作经验的台湾人,以及一位摇滚爱好者,一直沿着开创者的职业发展轨迹前行,当问到为什么要从广汽菲亚特跳到马瑞利,他的回答竟然是“因为我太太住在上海,我必须回到上海”。
好吧,面对一位如此的性情中人谈技术多少会让人觉得怪怪,也许我们可以把话题稍稍打开。
玛涅蒂•马瑞利中国区总裁、非著名摇滚爱好者郑显聪
车云: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在研发可替代跨国公司产品方面是否取得了一定成果?
郑显聪:5年前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开始有一些比较高端的产品,包括电子元器件、IC、半导体、音响等。现在整个供应链的转移已经包括一些将来很有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的安全产品,比如说安全气囊、ABS刹车,但是问题在于还没有形成品牌,会造成车企仍然不敢把这些企业列为供应商,因为车主买回来会觉得担心。除非说我已经做了100万台,还没有出过问题。
车云:那在哪些方面仍有相当的差距?
郑显聪:比如说变速箱系统,虽然有一些自主品牌已经有了双离合变速器,但里面最重要的控制模块,所有的软件、标定还是需要国外来做。
车云:马瑞利目前在发展电动车技术方面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郑显聪:目前我们重点要攻破的就是把成本降下去。我们属于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的一部分,希望集团能把新能源放到我们的平台上去,另外我们的客户还有大众、福特、通用,这些客户如果都用我们的方案,也能把成本降下来。
车云:你们的客户里有没有自主品牌?
郑显聪:国内自主品牌当中我们已经和比亚迪和吉利配套了,我们在上海跟长安集团做双离合器,在长春和一汽丰田有一个合资公司做发动机控制系统,在民营企业方面在杭州萧山跟万象做悬挂减震,在合肥我们跟江淮有合作做排放系统。
车云:国内的零部件巨头非常多,马瑞利怎么和博世、德尔福、大陆等对手竞争呢?
郑显聪:与车企合资是我们战略的一部分,比如说我们与上汽、长安组建合资企业,和车企绑定成利益共同体,让他们持续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方式其它跨国公司也可以采用,但我们仍然有机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打破原来的供应体系。
车云:现在车型技术换代更新越来越快,作为零部件商怎么来顺应这种趋势?
郑显聪:这一点日本人做得很好,车有几个重要的部分,发动机、整车平台和悬挂、电子系统,这几个部分如果能保持最低的改变,在此基础上顺应市场需求做成不同的车型,成本才有机会降下来。以前我们开发一台车子,没有50万台销量搞不起来,现在开发新能源车型,没有一二百万台搞不起来,成本越来越高。
车云: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能有一些零部件会从汽车上消失,科技公司也一直说要颠覆汽车业,您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郑显聪:我不敢说汽车工业一定会存活得很好,但是也不会马上被颠覆。我在80年代的时候,马自达搞了一个最新的仪表盘,只有数字没有指针,拿到台湾、日本,年轻人觉得开这车太炫了,但是过了二年,没有人要这东西。第一太花哨了,数字变化太快,看不清楚,第二太吵,时速超过100就报警,最后淘汰掉了回到指针。
台湾的几个电子业的老板,比如说郭台铭都来找过我们,说你们汽车行业太老土了,所有电子的东西我来帮你做,通过INTERNET的方式来做。但是做没多久全都不做了,他们去参观了丰田和本田以后就说我们还是实事求是做电脑,汽车做一个测试要好几年,太久了,电脑根本不需要做这么多实验。
小孩子不经历这个世界,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等到所有小孩子都长大了,他们就知道以前那些东西没什么用,真正花钱买东西的都是有一定历练的人,所以我觉得会有改变,但没那么快。
车云:你们现在是否也出一些关于车联网的产品?
郑显聪:Telematics的我们有,在欧洲我们是硬件加上整个后台、callcenter一起做,但在中国后台的部分由主机厂控制,我们只能提供硬件。但如果不能提供成套的设备,成本控制会比较困难,我们也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车云:合作伙伴上,您更倾向于寻找本土的还是国际企业?
郑显聪:我更倾向于中国本土的供应商,毕竟在中国后台这块还是要和市场能够很快挂钩,另外,本土企业在Database这方面做得更好。
车云:您今年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郑显聪:我的目标是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还有环境、安全方面提供更好的氛围,我们一直要求将环保、健康、安全这三个指标带到产品里去。虽然今年的增长目标是30%,但是如果没有达到公司目标,赚钱也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