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电动汽车充换电行业又敬又怕?
国庆期间,新能源汽车圈没有什么大新闻。一条旧闻被翻出来转载,并在圈内传播,引发敏感的人群众议纷纷。这条新闻本是8月18日央视播出的,大部分媒体转载的标题是:“国家电网
国庆期间,新能源汽车圈没有什么大新闻。一条旧闻被翻出来转载,并在圈内传播,引发敏感的人群众议纷纷。
这条新闻本是8月18日央视播出的,大部分媒体转载的标题是:“国家电网:2020年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覆盖郊区县”。内容包括,国家电网将进一步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到2020年,将建成充电桩12万个,城际快充网络覆盖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所有城市,其他地区202个主要城市,以及3.6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城市内,基本实现电动汽车郊区县半径不超过5公里、环城区3公里,城区1公里的快速充电。
央视报道截图
国家电网在央视的发声让充电行业人士惊疑:国家电网不仅要做城际、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城区、城郊的充电站也要全覆盖,还有其他企业的空间吗?
开放造就充换电行业大发展
充电行业人士的顾虑并非无中生有。2014年之前,中国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行业,基本就是电网公司的地盘。
2009年,国家电网提出“换电为主、插电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商业模式。试图以换电模式一统天下,控制上下游,结果遭到车企集体反对。
2013年,国家电网对充换电的技术路线作出重大调整,提出“主导快充、兼顾慢充、引导换电、经济实用”,但对一般用于公共领域的快充设施仍然希望“完全主导”。
在这样的背景下,截至2013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建成400座充换电站、1.9万个充电桩,在中国充换电设施运营的版图中一家独大(下图),南方电网和另外两家国企普天和中石化略有份额。其他是研究机构、车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