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池未获准入资格,究竟谁的损失最大?
因为工信部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第四批依然没有韩国电池品牌,这也就意味着凡是搭载三星、LG、SK等韩国电池产品的新能源汽车将无法获得政府补贴。面对真金白银的市
因为工信部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第四批依然没有韩国电池品牌,这也就意味着凡是搭载三星、LG、SK等韩国电池产品的新能源汽车将无法获得政府补贴。面对真金白银的市场,比韩国电池企业还要着急的当然是这些国内的汽车生产商。
我们所有的前途都在换取补贴上
众所周知,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国家补贴,符合要求的产品根据巡航里程等参数每辆最高可获得国家给出5.5万元的补助,与此同时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同时还享有地方补贴。以北京为例,一台续航达到250km的纯电动车最高可获得11万的两级补贴。
5月份北京市公布了今年第一批新能源补贴拨付资金,累计拨付补贴金额高达5.09亿。其中根据销量,北汽新能源、江淮和比亚迪三家企业占据补贴9成以上,分别获得2.11亿、1.62亿、1.04亿。
准入资格,究竟谁的损失最大?"src="/uploads/ueditor/image/201607/226360477667542332482516425.jpg"width="482"height="290"/>
试想,如果没有这将近车价一半的补贴,新能源还有那么火热吗?获得补贴也几乎成为发展新能源的直接推动因素,为此部分企业甚至不惜为了骗补铤而走险。
新能源弯道超车的言论有些荒唐
数年前,“汽车下乡”政策出台之后,一夜之间所有的车企都上马了面包车产品,看在国家补贴的份儿上,这种准入门槛不高、技术含量底下、整车利润并不丰厚的产品成为抢钱利器。时过境迁,不再喊汽车下乡了,而是在节能减排,治理环境高大上的指导思想下吹起了发展新能源的春风。
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2009年到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9.7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比超过30%;无论是单年产量还是累计产量中国均为全球第一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