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前沿技术 >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路线应以需求为导向

[摘要]在6月30日举行的动力电池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新能源汽车能走多远,最终取决于动力电池。“目前动力

[摘要]在6月30日举行的动力电池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新能源汽车能走多远,最终取决于动力电池。

“目前动力电池的技术性能和生产成本,还难以支撑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在市场上进行竞争,对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的依赖性很大,长远看是不可持续的。”

在6月30日举行的动力电池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新能源汽车能走多远,最终取决于动力电池。需要通过实现动力电池技术革命性的突破,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辛国斌指出,多数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各种技术路线不是对立的,而是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有不同的市场定位。目前我们新能源汽车有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物流车等不同类别,对其续航里程、动力性能、成本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共同发展,百花齐放,充分竞争。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以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探索先进适用的产品。

以现有的锂电池技术路线为例,辛国斌建议,要立足当前,不断提升电池综合性能,持续降低成本,努力实现到2020年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每公斤350瓦时、成本降至每瓦时0.6元的目标;另一方面,要考虑长远,抓好新体系动力电池研究,最终实现新能源汽车整体性能和成本都要优于传统汽车。

辛国斌表示,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链长,涉及材料、单体、系统、整车、充电、回收等环节;研发涉及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等方面,仅仅依靠电池企业在制造环节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他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突破设计、工艺、制造技术,也要重视基础材料、生产装备、充电技术等相关配套产业,尤其要关注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问题。凝聚产学研各方力量,优势互补、协调攻关、形成合力,克服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脱节的问题,形成不断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