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目录之殇:暂未进目录的技术型企业如何生存?
【文|电动汽车资源网孙玉瑞】“以前,我们认为,只要做好技术、做好产品,就不愁没有市场。现在,我们技术做好了,却真的愁市场了。”在中南创发锂电事业部会议室,提到新能源
【文|电动汽车资源网孙玉瑞】“以前,我们认为,只要做好技术、做好产品,就不愁没有市场。现在,我们技术做好了,却真的愁市场了。”在中南创发锂电事业部会议室,提到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与动力电池目录挂钩的政策,大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辛辛苦苦几年,把技术做好了,市场却因为一项政策调整“不翼而飞”,这是目前暂未进入动力电池目录的技术型企业的真实写照。4月底,中机中心发布公告称2016年发布的1至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将全部重审,电池厂家没有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都不予以通过。这即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目录与动力电池企业目录挂钩,只有使用进入“白名单”的动力电池,相应的新能源汽车才可能进入推广目录,进而拿到补贴。也正是因为这项紧急空降的调整政策,引发暂未进入目录的技术型动力电池企业的担忧:未来如何生存?
现状:暂未进目录的技术型企业担忧,技术和产品做好了,市场不见了?
在2016年的CIBF国际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上,《动力锂电池的性能提升-新工艺及其工业化》的演讲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目前动力电池产品趋于同质化,各大厂商均通过扩大产能、提高自动化、改变材料配方等方式来提升产品竞争力,但基本都没有技术壁垒。据演讲者-中南创发锂电池事业部蒋濛介绍,中南创发是国内唯一一家运用PVD技术提升电池产品性能的公司。这让笔者走进了这家技术型动力电池企业。
中南集团是一家港资企业,成立于1935年,从钟表零配件起家,后来做金属冲压、表面处理等工艺,现在做消费类电子的OEM生产等。中南创发是中南集团旗下专注于实业的集团,合作客户有苹果、三星、黑莓、诺基亚等全球顶级企业,锂电池事业部是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前后,中南创发开始规划锂电池业务发展,并于2014年实现锂电池小批量生产。目前,中南创发动力电池应用在机场巴士、碳纤维微型车、香港GMI增程式电动巴士等领域,同时也在跟长安、吉利等整车企业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