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五大阶段
1991年,日本索尼(SONY)开发出了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1995年,丰田应用镍氢电池在普锐斯(PRIUS)混合动力车上,在此并行有了将锂离子电池应用在车上的愿景,为此业界开启了不懈地探究
1991年,日本索尼(SONY)开发出了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1995年,丰田应用镍氢电池在普锐斯(PRIUS)混合动力车上,在此并行有了将锂离子电池应用在车上的愿景,为此业界开启了不懈地探究与尝试。到目前为止,镍氢电池车载应用已超20年,被丰田汽车已发展到极致,而锂离子电池车载应用也已开始商业化。
短短十几年,锂离子电池实现车用化,其实已经及正在经历几个阶段:探索积累阶段、野蛮井喷阶段、调整反思阶段、三国混战阶段和有序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触发和起止都起因于政策之变、技术之争和市场之殇。
作为行业的见证者、参与者,其实是以一种忧虑的心情看待过往和目前的现状,但对未来广阔发展前景持欣喜热盼之心。为了梳理曾经过往的是是非非,想从行业历史、技术两方面来回顾总结过去,理解现实,并从锂离子电池的特殊性来展望未来。总共分两篇,此文为第一篇。
跟随国家政策(“十五”计划确定电动汽车发展,2001年启动车载用动力电池的研究;“十一五”期间实现示范运营;“十二五”期间确定以纯电为主的路线,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三五”计划应该是技术深度化、市场规模化),动力电池发展迂回前进,概括起来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阶段(2001年~2008年)
综合来看,这个阶段锂离子动力电池属于初创期和积累期,只有少数企业在深耕、坚持、坚守着。应该来说这一阶段,特别是2006年之前,没有多少经验可借鉴(可借鉴的是3C类锂离子电池技术),真正属于技术的“原创”期,有些企业浅尝辄止,望而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