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热捧Uber背后:不理性豪赌?
车云按:最近,打车服务Uber的市值已经高达410亿美元,并且与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达成战略合作。然后,一个人人皆可模仿的打车软件在硅谷风投资本家的拥戴下一路高升,成就了创业
车云按:最近,打车服务Uber的市值已经高达410亿美元,并且与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达成战略合作。然后,一个人人皆可模仿的打车软件在硅谷风投资本家的拥戴下一路高升,成就了创业公司的神话。
在这股投资狂热潮流的驱使下,硅谷的高管们又在寻找下一个Uber,但是Uber等创业公司真的能为风投资本家带来高额的回报吗?近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教授StevenDavidoffSolomon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指出硅谷资本家这股风投狂热势头实际上更像是一场不理性的豪赌,只会加速投资泡沫的破碎。
本文由网易科技曹建峰翻译,全文如下:
估值410亿美元的打车服务Uber也许是另一个泡沫数字,但也许不是,但是无论如何Uber都无疑显示出风投行业的处境颇为不妙。
硅谷重金投资创业公司
想知道为什么,你只需要看看其他一些创业公司令人吃惊的估值就知道了。这些创业公司在过去几周以来获得了大量的风投资金。下面是其中一些公司的筹资情况:
Instacart,总部设在旧金山,提供货物当日送达服务,最近开始了新一轮的资金募集活动,打算筹资1亿美元,之后估值将达10亿美元。
WeWork,一个提供共享办公空间的公司,在最近一轮的融资活动中筹集了3.55亿美元,现在估值达50亿美元。
Stripe,一个网上支付公司,刚刚获得了7000万美元的投资,现在估值达35亿美元,相比于今年早些时候的17.5亿美元,翻了一番。
移动游戏开发商Kabam宣布说,员工和投资者向一群投资者出售了价值4000万美元的股票。去年夏天,在一轮早期投资活动之后,该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相比去年早些时候的7亿美元涨了不少。
你大概还从未耳闻过这几个公司吧,但是除此而外,这四个公司还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投资狂热,商业估价被抬高
作为创业公司,几年之前,它们都还没出娘胎呢,但是现在它们的价值都超过了10亿美元。由于基于完美表现的假定而给这些公司股价,所以在硅谷商业估价如日中天,扶摇直上,而这在以前几乎从未发生过。这四个公司同时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投资新秀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其范围远远超出了你耳熟能详的公司,比如Uber和Snapchat。
投资狂潮不仅仅关乎预示末日凶兆的商业估价。即使没有收入,甚至也许连市场计划也不用,这些公司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从零起步一举成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在这一投资狂热中,曾经因失败而被丢弃的商业想法又被再次捡了起来,催生了这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别忘了,货物当日送达服绝非新鲜。Kozmo.com和Webvan曾经是当日送达服务提供商,但当网络公司的泡沫破碎时,这两个网络公司都失败了,损失了上亿美元的资金。然而,Instacart,一个服务范围只涵盖十五个领域的公司,却吸金不断,直奔十亿大关。
高估价已经超出了旧的商业想法和新的商业想法,创业公司想要把这些想法变成办公空间出租或者干洗行业的“Uber”。在过去的几周,网络媒体创业公司VoxMedia结束了一轮筹资活动,之后估值为3.8亿美元,比杰夫·贝佐斯(JeffBezos)以个人名义收购《华盛顿邮报》的2.5亿美元还多出1.3亿美元。而网上申请服务Change.org在一个未披露的估价活动中从一些投资者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投资,包括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Twitter联合创始人伊万•威廉姆斯(EvanWilliams)以及其他一些名流。如果媒体创业公司能够筹集到上百万美元的资金,仅仅因为它们是新兴公司,而不是艰难挣扎的老旧公司,那么,你知道的,泡沫已经开始膨胀了。
仅仅把这一切当成是由硅谷高管们推动的另一个泡沫是很容易的。这些高管们居住在它他们自己的舒适的泡沫之中。拿着他们最新发现的财富,他们在推升旧金山湾区的房价,而且他们认为如果我们乖乖听他们的,他们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硅谷豪赌Uber
然而,一些更为微妙的事情一直在悄悄进行着。拿Uber举个例子来说吧。
毋庸置疑,这个公司是一个“火箭式公司”,它的市值最近达到了410亿美元。大约六个月之前,投资者对这个公司的估价是180亿美元。即使全美出租车行业的所有收入加起来每年大约也只有110亿美元,投资者还是给它估了这么高的价。Uber在一些国家被取缔了,而且它的公众形象也很不好。Uber公司的业务本质上就是一种人人都可以竞相模仿的商品。不止于此,而且出租车业正在反击,他们推出了他们自己的打车软件服务,而且市场上还存在着一些强劲的竞争对手,比如Lyft。
带着所有这些问题,承认Uber的商业估值是有效可靠的唯一方式就是打一个赌,那即是,在Uber将能够吸引更多的人群来乘坐出租车,从而扩大打车服务,甚至取代私人汽车。然而,这个赌注依然假定Uber是一个品类刺客,而且假定只有最庞大、发展最快的公司才可以生存下去。标杆资本(BenchmarkCapital)的合伙人比尔•格利(BillGurleya)是Uber的一个投资者,他利用这个论证来为Uber公司巨大的估值找理由。换句话说,Uber将改变人们乘坐出租车的方式,以及改变把人和物从此处转移到彼处的方式。
这些假定是惊人的,是不可限量的。根据这些假定,科技估价领袖AswathDamodaran给出了Uber的商业估价的巨大区间范围,他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金融教授。取决于Uber能够获取多大的市场份额,Damodaran教授估计Uber的商业估价从7.99亿美元到905亿美元。然后,他便束手旁观,要求他的博客的读者自己去努力想出一个更确切的金额。
很显然,Uber是在改变人们乘坐出租车的方式,而且还将赚到上千万美元,如果它没有因为管理不当而首先分崩离析。但是再次,硅谷高管们是基于完美表现的假定来给Uber估价的。而且它之所以被估价如此之高,是基于一个大大的赌博,也即Uber的市场份额将有多大。这与目测估价相类似,被雅虎用来为斥资数十亿美元收购GeoCities和Broadcast.com寻找正当理由(这两个公司后来都失败了)。
这并不是要说风投资本家是不正确的。Uber也许是游戏改变者(gamechanger)。而且,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头对新商业的猎取也推升了商业估价。有好的商业想法的创业公司是推动商业估计上升的基本假定。也许有好主意的创业公司只占一小部分。但是,这些公司却正在引爆商业估价,使硅谷资本家对科技新秀公司的估价一路疯狂飙升。
风投狂欢背后
更进一步,在过去的几周,十亿美元估值的狂欢向我们显示,更多的事情正在悄悄进展。这些人们不曾多加留意的事情正是风投商业的噩梦开始的地方。根据康桥汇世(CambridgeAssociates)提供的数据,在2013年之前的五个年头,风投资本的回报落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5.4个百分点,相比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17.9%,风投资本的收入一年只有12.5%。风投资本的回报落后于私人股权公司甚至更多。风投基金中的投资者必须同意十年内不得撤资,以及同意付出其他费用,对此,这样的回报显然说不过去。
在这个世界上,大约前10%的风投资本公司,也即是那些精英公司一直表现很好。这包括AndreessenHorowitz和AccelPartners。但是即使传说很有名的KleinerPerkins也在艰难挣扎着维持。
然而,每一个风投资本公司都试图存活下来,以继续留在游戏中。而存活下来的唯一方式就是投资一大批创业公司,并且希望这些公司中有些将会成为下一个“Facebook”。根据美国国家风险投资协会(NationalVentureCapitalAssociation)提供的数据,今年到目前为止,超过40%的风投资本投资流向了软件行业——主要是应用。风投资本家急不可耐地要在新事物上大获丰收,而这些新事物恰巧多半都是应用和Uber的手下败将。
在这一市场,疯狂的商业估价恰恰就是风投资本公司生存的价格。那就是为什么像Instacart一样的网上食品杂货商或者WeWork能够具有十亿美元的商业估价。这些公司也许有一些很不错的商业想法,而这些商业想法的回报也许就是另一个“Facebook”。但是,更有可能发生的是,每个人都在高估市场份额,并且在推动投资假定以便获得投资特权。
所以,商业估计狂热过后,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呢?那意味着,Uber也许最终会大获成功,以证明其巨大的商业估价。而且也可以肯定的是,硅谷个别走运的人将赚得数十亿美元。但是,Uber经济学却被千篇一律地全盘适用。所有这些公司,即使是大部分公司将成功,都是天方夜谭。而在这些公司失败之时,除了个别确实抓住了一个冉冉上升的科技新星的幸运者之外,很多风投资本公司将会被拉倒,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