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任:微型电动车管理不能脱离实际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
对于当前业内争论不休的微型电动车发展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应该以改革导向推进微型电动车产业发展,切实满足老百姓绿色出行的需求。
张天任认为,微型电动车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车”,产业发展势不可挡。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明确该产业“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然而,同年12月27日,国家标准委员会紧急召开四轮低速电动车标准工作组第二次会议,讨论“微型电动车把铅蓄电池排除在外、将微型电动车纳入汽车管理范畴”等核心问题,政策风向骤然转变。当前,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如果微型电动车新国标如上述国家标准委会议讨论的那样出台,实质上就是打压整个微型电动车产业,不符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导向。
“新国标”应符合现有产业实际
张天任指出了微型电动车新国标可能涉及的相关问题和重要影响。
第一,“微型电动车把铅蓄电池排除在外”毫无科学依据。铅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环境隐患完全可防、可治、可控,过去产业链出现过的污染事件,是由于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力所致,美国现已将其从污染行业名单中删除。同时,铅蓄电池产品可回收、可循环利用,是回收利用率最高的工业产品之一,当前我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最成熟的技术。
第二,“将微型电动车纳入汽车管理范畴”脱离产业实际。对于规范微型电动车产业发展,国家“三个一批”意图很明确:升级一批,就是引导微型电动车升级为新能源电动汽车;淘汰一批,就是依法依规坚决取缔不符合要求的生产企业和产品;规范一批就是建立健全微型电动车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引导产业理性发展。微型电动车新国标的制定应当符合现有产业实际、产品特性和市场环境,不能无限拔高指标,甚至将其纳入汽车范围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