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电动汽车 >

四部委提补贴新方案:新能源汽车补贴改为事后清算

继今年9月份财政部将新能源汽车部分严重“骗补”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曝光之后,工信部21日公布了对苏州金龙等四家涉及“有牌无车”的新能源车企的行政处罚决定,处罚内容包括

继今年9月份财政部将新能源汽车部分严重“骗补”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曝光之后,工信部21日公布了对苏州金龙等四家涉及“有牌无车”的新能源车企的行政处罚决定,处罚内容包括“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的整改”等。工信部此次不仅公布了针对“骗补”企业的处罚,同时还完善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堵住了“骗补”漏洞。

补贴

长期以来,“有补贴就有骗补”似乎成为了我国财政补贴政策绕不开的怪圈。从家电下乡、节能家电到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都出现过企业骗补问题。今年2月至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核查。9月初,财政部将部分严重“骗补”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曝光。在21日,工信部门户网站发布了对苏州金龙等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涉及“有牌无车”、“有车缺电”、“标识不符”问题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企业陆续下达了处理处罚文书,其中对骗补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这也是国家自实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制度以来第一被取消生产资质的企业,显示出国家整顿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的决心。

据了解,为使补贴更加精准,工信部等四部委提出了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方案,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适当调整客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法,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现象;适当提高推荐车型目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此外,工信部还将于近日公布修订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从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和产品技术性能、质量保证能力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门槛。有业内专家指出,曝光、处罚对新能源汽车的“骗补”可起到震慑作用,财政补贴政策的完善、企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可以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也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