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四部委重新制定新国标,这些要求将被点名列入!
[摘要]对于电动车新国标的关注,从事电动车行业的人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对于电动车新国标的关注,从事电动车行业的人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由于新国标涉及到这个产业的现在与未
[摘要]对于电动车新国标的关注,从事电动车行业的人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
对于电动车新国标的关注,从事电动车行业的人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由于新国标涉及到这个产业的现在与未来,有关新国标的信息一旦出现,立刻牵动了行业中每一个人的神经。
电动车是中国大陆独有的发明。从电动车诞生到现在的20多年时间里,从自行车加铅酸蓄电池的电力驱动系统,进化成了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替换了油箱,摩托车演变成了当下的电动摩托车。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出现并逐渐成熟,已经部分替代了铅酸蓄电池,使得电动自行车变得更轻巧、灵活,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既能助力骑行,又能电力驱动;而电动摩托车,在塑件千变万化中,变得更加的美观、实用和经济。电动车产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与工作,成为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然后,1999出台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俗称为老国标)在出台之日既是推动电动车产业进步的里程碑的起点,又为今后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伴随着电动车产业规模的迅速最大,老国标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但是,出生于草根阶层的电动车产业,对政府而言,是支持还是反对,态度始终是暧昧的、不明的和令人难以捉摸的,尽管部分地方政府却时不时给当地的电动车消费者设置羁绊,但始终无法阻挡这个产业快速的壮大与快速的发展。
对此,电动车行业协会已经意识到,如果不加快对老国标进行修改,将会给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带来诸多的麻烦与不确定。但这一切都为时已晚。
2006年,摩托车行业率先出台了电摩的国家标准,尽管遭到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竭力反对和其他方面的原因而暂缓实施,但给电动自行车行业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埋下了伏笔。摩托车行业出台电摩国家标准之后,让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人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担心与害怕。2007年,电动自行车行业相关部门把行业中企业和技术骨干组织起来,成立对老国标的修改的专家小组。当时,电动自行车的产业企业数量非常庞大(大约有2500多家),但个体企业规模较小,电动车产业中的产品更新太快,许多企业都忙着赚钱,似乎对修改国标不太感兴趣,即使部分企业着急,但整个行业内的企业难以形成凝集力。更重要的是,我国电动车产业南北两大制造基地产品的特性因素,导致修改老国标中的一些关键性的数据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