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电动汽车 >

“骗补”风波后新能源汽车政策该何去何从?

集政策宠爱于一身的新能源汽车,经历了2015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迎来补贴政策新的转向。我国现行的中央新能源补贴政策是2015年4月发布的《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

集政策宠爱于一身的新能源汽车,经历了2015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迎来补贴政策新的转向。

我国现行的中央新能源补贴政策是2015年4月发布的《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在经历了新能源汽车“骗补”时间爆发之后,新能源汽车方案的调整势在必行。

由于中央新能源补贴政策迟迟不出台,地方也在等待中央政策的落地,目前新能源汽车销售受到很大影响。

骗补风波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需要自上而下的反思,找到“骗补”的根源在哪里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不要再出现悖论式错误以及政策与市场脱节的现象。

症结在哪里?

“能骗补的车设计都比较简单,只是进行简单的改装,地盘、车身基本都没动,只是把动力系统改成电池系统,这样的车开发费用不高,技术非常简单。”王秉刚表示,这种造车方式造出的汽车能获得补贴并在社会上运行,暴露出制度设计上还不够完善。

国家虽然大力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但补贴却没有很严格的产品参数,质量检验等补贴标准区分,只要是“电动汽车”,在生产、销售等环节采取一刀切的补贴,正是这种一刀切的补贴使得真正刻苦攻坚,研发创新的企业“吃了亏”,却肥了钻了空子的车企。

为了完成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目标和任务,相关部门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不够谨慎。

一个较大的隐患便是在补贴申请时和发放后,缺乏监管。主要表现为,有些企业实车的技术参数与公告标准严重不相符,照样也能拿到补贴;企业是否用于专门的项目、如何使用都没有相应的监管制度来监督管理;而管理部门如何处罚企业,如何回收补贴资金,也没有明确规定。

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表示:“长期以来,我们国家汽车行业的管理都是重准入门槛,轻过程监管,不管是传统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认证时产品技术过关,市场销售产品有猫腻的情况很多。”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