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乘用车“上牌量”分析报告
文/周丽君 汽车行业分析师受惠于购置税减半政策等,虽然2015年我国乘用车上牌量实现了在低位的强势拉升,但基于以往经验和目前市场走势判断,未来一两年,我国或将再次涌现多数
文/周丽君 汽车行业分析师
受惠于购置税减半政策等,虽然2015年我国乘用车上牌量实现了在低位的强势拉升,但基于以往经验和目前市场走势判断,未来一两年,我国或将再次涌现多数城市的限购/限行/限外潮,且会由一二线城市快速蔓延至三四线或中西部城市。
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乘用车上牌量达1890万辆,同比增长11.05%,继续高于同期6.9%的GDP增速,但也延续着推出四万亿救市政策的2012年之后,增速一路减缓的趋势。如新一轮购置税减半政策,不能在2016年有效阻止增速下滑的趋势,对车企和经销商的压力不言而喻。
短期来看,购置税减半的刺激政策,对车市的拉升作用非常明显,2015年9月的乘用车上牌量同比增幅还下滑了1.94%,但进入政策出台的10月,一跃拉升至13.92%的同比增幅,至12月乘用车上牌量已突破200万辆,同比增长28.39%。2015年的上牌量呈现典型的U型走势,上半年高开低走后,下半年在低位强势反弹。
但上一轮购置税减半政策同样在2009-2010年拉升了车市销量,进入2011年后,北京等大城市,纷纷推出摇号/单双号等限购/限行/限外的政策,再加之其它不利经济因素,当年乘用车上牌量迅速滑入至7.05%。
且不说历史是否会重演,以及政府届时是否会出台新刺激政策,但对未来一两年多数城市可能会涌现的限购/限行/限外潮等,车商们必须要有所警惕。从高德地图或滴滴出现等专业机构,公布的我国城市拥堵报告来看,拥堵已不局限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滴滴发布的《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显示,西部城市重庆以1.82高峰拥堵指数,超越北京,高居全国第一,其次是青岛、广州、北京、深圳、杭州、武汉、上海、成都、西安等。
继续分析各省市的乘用车上牌量,相信车商们更有必要对未来保持警惕。
2015年各省市乘用车上牌量依旧以东部沿海城市为主,广东、山东、江苏等占据了前五名,总量都在百万辆级,但增幅趋缓迹象明显,以“两河两湖”、四川等为主的中西部省市的增速势头却十分强劲。上述以三四线或中西部城市为主的市场,目前虽然绝大部分未推出限购/限行/限外等政策,但多数都已传出正在研究相关政策的消息。新一轮购置税减半政策激发的热购现象,毫无疑问会再次刺激到上述城市执政者们的敏感神经。
至于这根神经到底有多敏感,稍微分析下各级别、各车系乘用车的上牌量就知道了。
2015年各级别乘用车上牌量中,紧凑型轿车和SUV继续瓜分市场,分别占了37.63%和32.98的份额,而这两大级别的车型,恰是三四线或中西部城市消费的主力车型。其中SUV上牌量保持着46.91%的强劲增速,另外MPV市场也出现了41.05%的强劲增速。无论是SUV级别中的哈弗H6、江淮S3、长安CX75,以及MPV级别中的宝骏730等,几乎都是当下三四线或中西部城市最受宠的车型。
是挑战,当然也是机遇。
2015年车系乘用车上牌量TOP10,虽然都由清一色的能较好符合三四线或中西部城市消费胃口的经济实惠车系占据,但各自的增速差强人意。朗逸、捷达、福克斯等热门车型,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宝骏730、哈弗H6、卡罗拉等却增幅明显。
从汽车品牌来看,分化的趋势更为明显。主导三四线或中西部城市的哈弗、长安等品牌的乘用车上牌量,分别增长了68.23%、41.66%。虽然大众品牌仍旧以13.81%的市场占比率独领风骚,但出现了3.88%的降幅,现代品牌也出现了4.43%的降幅,在可以预见的2016年,相信两大品牌对三四线或中西部城市的下探会更为激烈。
2015下半年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对任何车企都是次平等的机会,只不过有些车企更好抓住了而已。如2015年长安和长城乘用车的上牌量都超过了70万辆大关,分别取得41.66%、27.74%的高同增长。另外,如果没有这项刺激政策,一汽大众、北京现代的下滑幅度,或许更为猛烈。
展望2016年,不少车企为了更好利用购置税减半等政策东风,目前都已制定较为激进的战略措施,新一轮新车上市潮即将席卷而来,尤其是SUV车型。不完全统计,2016年上市的SUV将超过100款,差不多三天就有一款新SUV车型上市。但目前少有能看到在亢奋中,依旧保持冷静的车企。2009年成就了多款紧凑型轿车,2010年也上市了一堆紧凑型轿车,2011年则倒下了一片紧凑型轿车,目前还能在紧凑型轿车市场坚守的本土车型,也仅有帝豪EC7、逸动等少数几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