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电动汽车 >

推广新能源汽车,补贴之外还需打好“基础”

[摘要]“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货币类激励(购置补贴、税费减免等)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且激励工具主要集中在购置和使用环节,在生产研发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激励工具种类相对较

[摘要]“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货币类激励(购置补贴、税费减免等)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且激励工具主要集中在购置和使用环节,在生产研发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激励工具种类相对较少。”

“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货币类激励(购置补贴、税费减免等)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且激励工具主要集中在购置和使用环节,在生产研发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激励工具种类相对较少。”

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2015年研究课题《新能源汽车政策工具包解析》显示,上述政策符合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阶段性需求。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必须依靠更为完善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布局。

“人们常有一种误区,认为补贴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手段。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补贴特别是直接货币化的补贴是把双刃剑,要有一个很好的转换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永伟研究员说,从北京的情况来看,大家越来越相信非货币化的激励政策作用在凸显。2015年北京电动汽车的消费两次攀高,彰显了不限行、不限购政策的效果,这对其他城市的启示作用较大。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历时1年,由来自四个地区的专家组成研究团队,并寻求包括能源基金会、德国国际合作组织的支持,对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四个地区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

“我们想从研究中找到最有亮点、含金量最高的政策,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所用。”张永伟称,美国最有吸引力的政策是零排放政策,研究试图将其引入中国;来自日本的启发是,在政府和产业界的良性互动中,确定一个产业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梳理分析,研究结果还发现:目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推广主要依赖政策和激励工具,城市限购、公共充电桩在线管理服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直通窗口、电池回收利用补贴和不限号出行,对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影响最大。

相比而言,购置补贴对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影响不如期望中那么大,政府需调整和优化补贴方式。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