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高层人士调整,改革派冯飞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做了两件事
从司长到副部长。在电车汇看来,虽是简单的升迁,但却隐含了诸多中央政府对工业信息化战略调整的深入思考,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十三五”路径的调整,转变微妙却又耐人寻
从司长到副部长。在电车汇看来,虽是简单的升迁,但却隐含了诸多中央政府对工业信息化战略调整的深入思考,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十三五”路径的调整,转变微妙却又耐人寻味。
今年下半年以来,工信部领导班子调整颇为密集。
7月,工信部和青海省出现一次干部对调,原任青海省副省长的辛国斌调任工信部副部长,原任工信部总工程师的王黎明调任青海省副省长。
8月,原任工信部副部长的毛伟明调任江西省委常委,一个月后,毛伟明出任江西省副省长。
9月,已调任中国移动董事长的尚冰卸任工信部副部长职务。
10月17日,新湖南客户端披露,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肇雄也已调任工信部副部长。也有消息称,这样频繁的人事调整上述工信部史上首次。这也充分印证了我国基于工业和信息化,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革的前兆。而作为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关键性人物,冯飞上任工信部副部长,虽低调却引发了舆论热议。
公开简历显示,1962年12月出生的冯飞,曾在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历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在产业经济、管制经济学、技术创新等领域造诣深厚,多次承担国家重大课题研究,曾获中国发展研究特等奖、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与此同时,冯飞曾两次担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讲人。而直到2014年1月,冯飞才加入工信部,担任产业政策司司长一职。
“虽不是产业出身,但冯副部长却有着深厚的经济学基础,对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非常接地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信部产业协调司领导对电车汇表示。在他看来,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新能源汽车,将无疑成为我国汽车工业未来几年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抓手,冯飞在汽车行业“转型舵手”的定位已非常清晰。
低速电动车规范化管理启动
不久前,在山东省的某电动汽车相关展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付玉武,在谈及低速电动车的“路权”问题时,曾就低速电动车的政策出台公开对媒体表态:“我预计会很快。”
而事实上,早在2014年,冯飞即领衔工信部调研团队前往山东、河南等低速电动车主产区调研。并对调研目的进行了说明:“低速电动汽车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了各方面的争论,包括政府部门、学术界等对这一事物的看法不一,为产业规范管理带来了挑战。主管部门组织调研,是遵照马凯副总理的指示精神,由工信部牵头对低速电动汽车进一步摸底,了解真实的发展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论据。”
与此同时,冯飞在调研中指出:“从08年到现在,对于低速电动车是一批人支持,一批人反对。低速电动车的最大挑战在交通的管理,低速这个特点,对道路安全和交通秩序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是最大的难题。低速意味着不能取得目前高速车的资质。但是低速意味着低价,如果提高速度,成本上升,又和老百姓的需求相矛盾。有人建议实行差别化管理或者道路分级,但如何实现差别化,调研组将进一步了解实际情况,争取把问题研究透彻,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但是有一点,就是车辆的安全性,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坚决不降低的。
第二挑战是环境的风险,有同志谈到了电池厂回收的方式,我们认为回收的责任主体应该是车辆的生产企业。要着力研究如何实现电池生产、使用、回收的体系100%封闭,不出问题。“冯飞最后表示,要研究如何快速促进低速电动车的技术进步,与高端电动汽车的发展结合起来,甚至于能靠前期的市场化为后者提供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支撑。
由此不难看出,工信部事实上,早已在积极布局与低速电动车相关的内容,并尝试将其进行分级管理。相信,在冯飞上任工信部副部长后,有关低速电动车的发展问题,将会通过大量的基层调研数据,得到有效的改善和解决。
汽车产业政策调整大幕拉开
据工信部官方披露,此次升任后,冯飞将主管产业政策司、中小企业局、消费品工业司和运行监测协调局工作。对于解决中国汽车产业体制上的问题,并强调汽车产业调整、改革,或将发挥更具代表性的作用。
而在电车汇看来,解决汽车产业的发展问题,除了解决汽车产业拥堵的问题之外,最大的莫过于汽车的能耗问题,而这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得以坚决贯彻的根基。
“从2003年起我国先后完成了一系列有关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限值和标识的重要标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体系;从2008年开始着手重型车的标准制定工作,目前欠缺的就是重型车油耗的标识标准,制定工作正在计划当中”,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冯屹在今年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如是说。
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以下简称《核算办法》),对核算主体、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提前达标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而这一系列,都与冯飞强调汽车工业调整与改革的思路完全一致。
事实上,在谈到改革方面,冯飞认为未来汽车产业的改革空间非常大,目前还面临着政府的干预过多过细、严重多头管理、重事前轻事中和事后的过程监管以及法律缺陷等四大问题。
在冯飞看来,要解决这些体制上的问题,中国的汽车产业要想破局发展,必须要从技术和制度上着手,“这是未来影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驱动力量。”
作为我国制造业重要的一环,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方面,冯飞也担任了重要角色。2015年9月,冯飞主持召开部分行业协办座谈会,与各行业共同商讨“发展服务型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和建议。冯飞强调,编制好发展服务型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将认真研究参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行动计划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文章摘自电车汇20151028发自北京
附件:冯飞简历
冯飞,男,汉族,1962年12月生,江西都昌人。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10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员。
1981年9月至1991年11月,在天津大学自动化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91年11月至1993年9月,在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工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11月评聘为助理研究员)。
1993年9月至1998年11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第二研究室副主任、第二研究室主任(199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卡尔顿大学做访问研究)。
1998年11月至2014年1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工作,历任负责人(1999年9月评聘为研究员)、副部长、部长,兼任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组副组长、国家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
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
2015年10月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