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走牛”,电池要先“蓄能”
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先导性产业,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备受关注。绿色、智能的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中的“朝阳产业”,更是站上了改革发展的风口浪
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先导性产业,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备受关注。绿色、智能的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中的“朝阳产业”,更是站上了改革发展的风口浪尖。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5月6日 ,2017中国企业家年会之“新能源·新机会·新动能——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与展望论坛”在株洲市举行,多名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起进行探讨。
【数据】
我国新能源汽车
产量全球第一
日前,依照“中国制造2025”标准规划建设的北京汽车株洲基地二工厂落成,全面投产后北汽株洲分公司总产能可达50万辆/年,有望成为湖南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
该项目既是湖南和北汽集团合作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湖南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实际行动。据透露,现阶段湖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拥有中车时代、株洲北汽、长沙比亚迪、长沙众泰、江南汽车、中联重科等10家主要整车企业、近300家配套企业,拥有新能源整车及电机电控产品一定的研发制造能力和电池材料资源优势。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部分。”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驻会副会长尹援平表示,湖南省在新能源上的成果,只是我国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尹援平介绍,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2016年全国生产51.7万辆,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场保有量50%以上。2016年比亚迪、吉利、北汽等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国家新能源技术水平世界领先,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
同时,我国新能源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贯通了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了结构完整、自主管控的体系。其中,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互联网+等商业模式引进,新建充电桩10万个,北京、上海初步建立规模化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