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动力电池对比测试分析
依据GB/T31484GB/T31485GB/T31486检测标准,分别选取国内外不同材料不同封装形式(软包方形硬壳和圆柱形卷绕)的电池样品进行对标分析,其中包括比较成熟的国内4款磷酸铁锂蓄电池
依据GB/T31484GB/T31485GB/T31486检测标准,分别选取国内外不同材料不同封装形式(软包方形硬壳和圆柱形卷绕)的电池样品进行对标分析,其中包括比较成熟的国内4款磷酸铁锂蓄电池3款三元材料电池和1款锰酸锂材料电池,以及2款日韩系三元材料电池,如下表所示试验对象均为电池模块。
能量密度对比
电池样品的能量密度对比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对标测试的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在109~143(Wh)/kg之间三元及锰酸锂电池能量密度在130~195(Wh)/kg之间,F型36Ah软包装三元电池能量密度最高达到194.93(Wh)/kg,J型35Ah锰酸锂电池接近130(Wh)/kg总的来说,三元材料电池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电池,国内最好的磷酸铁锂能量密度可以达到143(Wh)/kg。
组成模组后,由于连接件及固定支架的原因,能量密度均有所下降,比能量损失率见上表。其中F型36Ah软包装三元电池模组能量密度损失最大,主要原因是含有散热装置和外壳,且出于模组安全性考量设计的金属外壳材质较厚;A42Ah方形硬壳磷酸铁锂电池和E型33Ah方形硬壳三元电池组成模块后能量密度损失最小,主要是未包含模块外壳,无固定装置,仅增加了连接片的重量动力电池模块和系统能量密度,是电动车能否在未来市场媲美传统燃油汽车的关键未来动力电池模块及电池系统轻量化设计,是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