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门槛抬高40倍 九成动力电池企业关门外
11月22日,工信部官网上披露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的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对动力电池(在汽车上配置使用的、能够储存电能并可再充电的、为驱动
11月22日,工信部官网上披露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的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对动力电池(在汽车上配置使用的、能够储存电能并可再充电的、为驱动汽车行驶提供能量的装置,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不包括铅酸类电池)生产企业进行管理。一家动力电池龙头企业高层甚至直呼,“不是高,而是非常高。”
征求意见稿大幅提高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产能的门槛。其第八条指出,“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亿瓦时,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千万瓦时。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生产多种类型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系统企业,其年产能力需分别满足上述要求。”
门槛有多高?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门槛高得不得了。尤其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门槛。(80亿瓦时太多0了,晕到没概念。)
第一,该企业高层表示,“门槛一下子提高了40倍。80亿瓦时,意味着100多亿元的产值。”此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的年产能门槛设定在2亿瓦时。
第二、80亿瓦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家企业的产能相当于今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的一半。(今年前10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总量为142亿瓦时。)
第三、门槛提高后,能达标者的动力电池企业屈指可数。业内人士指出,“2016年产能达到80亿瓦时的动力企业,只有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东吴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比亚迪)2015年已经建成100亿瓦时的动力电池(年)产能,预计2016年将具备160亿瓦时的(年)产能,2019年规划动力电池(年)产能达340亿瓦时。”国轩高科董事、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建华表示,“今年我们的年产能约60亿瓦时,明年能达到80亿瓦时。我们年产能在国内排名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