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设计了一种新型电池,储电量达到锂电池5倍
2016年11月22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剑桥大学科学家在近期发布至《先进功能材料》期刊的一篇论文中描述了锂硫电池的设计。这种电池的灵感来自于人类肠道黏膜,储能可达到传统锂离子
2016年11月22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剑桥大学科学家在近期发布至《先进功能材料》期刊的一篇论文中描述了锂硫电池的设计。这种电池的灵感来自于人类肠道黏膜,储能可达到传统锂离子电池的5倍。
在传统锂电池中,带电的锂离子在阳极、电解液和阴极之间运动。电极的晶体结构通常将决定,电池的储能能力有多少。锂离子电池采用的碳电极只能承载6个锂离子,从而限制了储能能力。
锂和硫的反应则有所不同。通过所谓的“多电子传输结构”,从理论上来说,硫的储能能力要远高于锂离子。然而,随着电池放电,锂和硫发生反应,硫会形成多硫化物并进入电解液,导致电池中活性材料的损失。
剑桥大学研究人员的新设计在碳电极的外表上生长了一层氧化锌纳米线。最终结构与人类肠道绒毛类似,可以捕捉多硫化物。这将确保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实现重复利用。
不过这种电池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充电次数达不到锂电池的水平。不过,锂硫电池具备较高的能量密度,每次充电可以使用更长时间。
目前,这一设计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如果可以商用,那么将带来新一代的大容量电池。
剑桥大学材料科学和冶金系教授、论文的联合作者保罗·考克森(PaulCoxon)博士表示:“我们都会连接至自己的电子设备。最终,我们试图让这些设备更好地工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编译/陈桦)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