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前沿技术 >

大咖分析: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我国作为动力电池的生产大国及消费大国,动力电池的生产研发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动力电池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也影响到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产

我国作为动力电池的生产大国及消费大国,动力电池的生产研发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动力电池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也影响到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变革。那么,动力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呢?咱们一起听听这些行业大咖都是怎么说的。

生产过程标准化、自动化

近日,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修订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征求意见稿公开发布,意见稿中对车用动力蓄电池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动力蓄电池的单体、模块及系统尺寸规格进行了推荐性规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芳表示,在动力电池的规格尺寸制定上,电池模块标准的制定是关键环节。一方面,整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一般会延伸到模块级别;另一方面,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以模块为层级比较现实。

想要实现电池模块标准化,降低单体电芯之间的差异性,则需要在生产设备上入手。乐视汽车高级总监王英表示,从材料到模块的生成,动力电池企业对设备和自动化线的依赖非常大,企业面临技术上的挑战,但技术变革利于提高产品品质、降低产品成本,也为行业间合作带来了更大的契机。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也表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扩大,对电池的安全性、一致性、合格率和制造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继续沿用在数码锂离子电池领域采取的半自动化半人工生产方式,产品将难以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求。因此,今后的动力电池制造将朝着“三高三化”的方向发展,即“高品质、高效、高稳定性”和“信息化、无人化、可视化”。我国锂离子电池企业也必须投入更多资源,通过技术创新、自动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加快实现锂离子电池的智能制造。

高比能量是动力电池发展主趋势

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主任肖成伟介绍,动力电池技术变化趋势正向着高比能量方向发展,整个技术发展的方向是三元体系作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以石墨为主,这与国家发展纯电动的战略取向密切相关。在《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要达到能量密度300瓦时/公斤,2025年达到400瓦时/公斤,到2030年达到500瓦时/公斤。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