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电池品牌是否还有未来?
[摘要]近期,电动车电池行业备受瞩目的两大巨头超威天能,分别对外发布了各自2016年中期业绩报告。2016年上半年超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4.63亿元,同比增长12.8%,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摘要]近期,电动车电池行业备受瞩目的两大巨头超威天能,分别对外发布了各自2016年中期业绩报告。2016年上半年超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4.63亿元,同比增长12.8%,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而天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1.05亿元,同比增长20.9%,位居第二。
2016年已过去大半,电动车电池行业依然保持高压竞争态势,行业两大巨头超威天能历经十几年的行业征战,以及双方彼此之间的无数次市场战役较量,在“产能战——渠道战——价格战——品牌战”的市场竞争中势如破竹、突飞猛进,不断刷新着两家各自的成绩。截至今年,两家企业联手牢牢占据市场90%的份额已是不争事实。在整个电动车电池行业已经趋于稳定的形势下,2016年上半年超威天能两家企业市场业绩依然能合计增长26.47亿,利润合计达到7.17亿。在市场饱和之际居然还能创造拔高业绩,这当中除了自身的强势发展和巨量的市场份额基数,另一部分其实就是源自于加速蚕食了二三线企业的市场容量。放眼曾经一度立足行业大半江山的二三线品牌,如今市场份额却为何不断萎缩?行业洗牌为何如此之快、如此之猛?这其中的发展历程和背后原因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第一,主观因素
曾经国内电池行业除了领头但优势还不是特别明显的超威天能之外,昌盛、振龙、华富、新诺力、新大力、赛耐克、汇能、金龙、康丽恩、久汇等电池品牌充斥着大大小小的维修铺门店,五花八门,各占一池。那个时候的行业竞争就好比军阀混战,一片鱼龙混杂,都在抢市场,所以更别指望企业做好区域保护、价格管控这等基本功了。而后经历了若干次以价格战、以及超威天能紧抓时机迅速拉开差距的情况下,截至目前二三线品牌剩下的,仅仅只是以海宝、旭派、南都为主的少许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