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面临行业洗牌 先进入目录者更有含金量?
[摘要]日前,工信部公示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四批)公示名单发布,包括中航锂电、河南锂动、微宏动力、南都、超威等31家单体企业和1家系统企业入选,加
[摘要]日前,工信部公示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四批)公示名单发布,包括中航锂电、河南锂动、微宏动力、南都、超威等31家单体企业和1家系统企业入选,加上此前公布的三批25家企业,目前共有57家企业进入目录。
日前,工信部公示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四批)公示名单发布,包括中航锂电、河南锂动、微宏动力、南都、超威等31家单体企业和1家系统企业入选,加上此前公布的三批25家企业,目前共有57家企业进入目录。
在电池目录已被作为补贴发放标准的情况下,申报电池目录的工作受到了动力电池企业的高度重视。据了解,第四批电池目录共有117家申请,而入选电池目录的目前只有32家,竞争可谓激烈。对此,有专家认为,第四批电池目录或成为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分水岭,未来整个行业可能面临整合与洗牌。
具有分水岭意义
事实上,在今年4月,动力电池企业目录才由原来的推荐规范转变为补贴发放标准。
4月29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符合《电池行业规范》企业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要求未列入公告的单体和系统企业,在申报《电池行业规范》时,应按《汽车动力蓄电池产品检验标准目录》要求对典型产品进行检测,并提供具有动力蓄电池检测资质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已列入公告的单体企业,应按照新公布的标准目录,对典型产品进行重新检测,逾期未提交的撤销公告资格。新目录标准的实施和“重审”机制的启动,被认为是动力电池行业设置进入门槛的标志。
随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证实了设置准入门槛的说法。新征求意见稿中新增了对电池的限制,要求动力蓄电池检测要通过《汽车动力蓄电池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延伸检查要求》,否则搭载该电池的新能源车辆将无法进入推广目录。因此申请进入电池目录开始引起动力电池企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