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前沿技术 >

驱动锂电行业发展的最后一环:电池目录退出机制

[摘要]《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是今年业界重点关注的话题,自四月份以来各种与目录相关的新闻充斥着锂电行业相关网站的主页。《汽车动力蓄

[摘要]《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是今年业界重点关注的话题,自四月份以来各种与目录相关的新闻充斥着锂电行业相关网站的主页。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是今年业界重点关注的话题,自四月份以来各种与目录相关的新闻充斥着锂电行业相关网站的主页。六月份第四批目录企业名单公布后,多家开发三元电池的企业入选、国外电池巨头的落选都引起了业内人士的热议。

近期人们关注的江淮iev6s停产、三星参股比亚迪事件,也与目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池目录如此受关注,主要是因为目录将和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挂钩,同时,也反映出了目前国内的新能汽车和电池行业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引导。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逐年的递减,预计2020年全面取消。如果在此期间,动力电池成本能够降低30~50%,那么国家补贴的取消,将不会影响到新能源汽车最终销售价格。而且在这期间,随着国内电池技术的提升,充电设施的完善,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等到新能源汽车不依靠补贴,仍然能被人们接受的时候,政策的影响逐渐减弱,新能源汽车也将迎来真正的市场时代。

退出机制提上议程加快电池技术追赶日韩步伐

近日,北方车辆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201所)主任、目录评审专家王子冬公开表示:“进了目录绝不代表你们进了‘保险箱’。我们将讨论制定目录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并通过市场应用端的抽样检查来综合评估。”这也就意味着,目录的退出机制已经提上了议程。如果说电池目录是目录企业的保护伞,让他们避开了外资企业的冲击和国内的恶性竞争,那么目录退出机制则是悬在它们头顶上的铡刀,让它们时刻保持警醒,必须不断研发创新才能不被铡首出局。

目录退出机制一旦出台,动力电池行业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驱动链。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大的市场驱动着电池企业必须进入目录才能获得分蛋糕的资格,退出机制驱动进入目录的企业必须不断进步,否则就游戏结束,从头再来。如此一来,在利益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动力电池技术追赶日韩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