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3.2万辆,销售12.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1.4%和134.1%,均已突破10万大关。无论是充电和充换电相结合,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3.2万辆,销售12.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1.4%和134.1%,均已突破10万大关。无论是充电和充换电相结合,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都是核心部件。
目前市场在售的电动车电池的保修期一般为5~8年(或10万~15万公里)。按照常规,理论上电池的正常衰减寿命也大体会设置在这个节点。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约在2万~4万吨左右。按照销量推算,到2020年前后,我国仅纯电动(含插电式)乘用车和混合动力乘用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的规模。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就曾公开表示,1块20克重的手机电池如果不合理回收,将会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可以想象,如果是几吨重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废弃在自然环境中,将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达到当今状态的情况下,如若不尽早布局电池回收项目,那么在几年之后废旧的动力电池将会“堆积成山”,给环境以及其他领域带来不小的影响。
“约在5年以后就将出现大量换电需求,尤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电池组零件,例如公交车、计程车等需求可能将更快。”一位不愿具名的相关人士说道。
事实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电池产业发展还仍在初期,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没有完全走向“末路”,回收之后的处理技术也并不是很完善。尤其是还没有国内企业探索出回收利用后经济效益显著的商业案例,对其他企业还不能形成示范效应。
废旧电池之忧何解?
中国环保在线认为,除了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废旧动力电池处置的技术瓶颈,找到一条既环保又经济的可行路径之外,还要重点做好回收环节的文章。一方面要先行探索统一电池的技术标准,为日后大规模的统一回收奠定基础;一方面还要出台政策法规,在明确电池回收利用责任主体及相关责任的同时,对回收企业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并对私人电池拆解活动加强监管,严控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