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前沿技术 >

三元电池市场“等风来” 国企需把握时机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突飞猛进,最核心的动力电池发展问题成为了目前最大的热点。近期,工信部公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第四批)企业目录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突飞猛进,最核心的动力电池发展问题成为了目前最大的热点。近期,工信部公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第四批)企业目录,31家单体企业和1家系统企业入选,数量超出市场预期。截至今年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多达130家。加上前3批公布的25家企业,目前共有57家电池企业进入《规范条件》目录,进入目录的企业占比超过40%,4批目录基本囊括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主要厂商。

另外,与前3批目录名单所不同的是,此次目录中涉及三元聚合物锂电池(以下简称“三元电池”)的企业占比明显增多,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统计,目录中主营业务为三元电池的企业达21家,占比高达68%。自上半年国家发布三元动力电池暂缓在商用车应用的政策后,下游市场随之出现明显下滑,直接影响到三元电池企业的发展。入选此次目录的广西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营销副总黄延中介绍:“第四批目录的发布具有风向标的意义,说明政策层面并没有厚此薄彼,存在压制三元动力电池发展的意思,这让三元电池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新电池目录门槛高

汽车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部件,电池的性能、质量关系着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景。据工信部有关人士透露,审核企业的专家评审团成员大多来自动力电池、新能源整车领域,电池单体企业审核非常严格。

“无论《规范条件》未来是否会上升为强制性标准,原有企业及新进入企业都会将其作为对标对象。”中研普华新能源车行业研究员周斌鸿的感受是,此举会对提高汽车动力蓄电池产业整体水平起到一定作用。

赛迪顾问汽车产业分析师简良指出,《规范条件》对已经进入目录的企业来说,意味着其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通行证,这一标准也是车企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参考依据。它可以降低电池企业的推广成本,同时企业也会为了满足规范条件不断改进自身技术水平。“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在产业发展初期需要一些标准和规范去引导行业发展,行业规范的出台有利于避免恶性竞争,促使行业良性发展。”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