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前沿技术 >

本土动力电池现状再调查:打造上下游产业联盟迫在眉睫

[摘要]新能源车型推广目录与《汽车动力蓄电池规范条件》捆绑,不仅让部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反响强烈?,就连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也感到力度很大。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建议,中国

[摘要]新能源车型推广目录与《汽车动力蓄电池规范条件》捆绑,不仅让部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反响强烈?,就连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也感到力度很大。

6.jpg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建议,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上下游要构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材料企业、装备企业、电池企业、车企及其它应用企业,可以组建产业联盟,无论是在技术进步、产品开发上,还是在市场营销、商业模式上都要抱团取暖。

5月31日,工信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四批申请已经结束,截至当前三批进入企业目录的共有25家电池企业。

根据最新的意见要求,采用没有进入电池目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从今年5月1日开始,将不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从而无法获得补贴。之前没有采用规定电池的、已经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的整车,会有一年的调整期。

新能源车型推广目录与《汽车动力蓄电池规范条件》捆绑,不仅让部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反响强烈,就连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也感到力度很大。

“今年的政策调整力度很大。我们觉得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6月1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市场总监杨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5月31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总裁方建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一轮的调整对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监管更严了,对于动力电池产品要求更严格,而且对于自主品牌寄予的希望也更大了。”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资电池企业高管6月4日向记者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从加强管理和安全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但汽车业一贯采取准入的政策限制,短期看似乎保护了国内企业,但长期看存在不少弊端。”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