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前沿技术 >

第三批电池公布之后:本土新能源汽车遭遇高端化尴尬

导读如果LG电芯因为无法进入准入目录,上汽等自主品牌无奈切换,那么《通知》在鼓励本土电池企业的同时,同时打压了追求高性能的本土新能源汽车,使这些原本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

导读

如果LG电芯因为无法进入准入目录,上汽等自主品牌无奈切换,那么《通知》在鼓励本土电池企业的同时,同时打压了追求高性能的本土新能源汽车,使这些原本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只能被动降低竞争力。

“即便我们愿意花精力和成本去切换电池,现有25家进入目录的电池企业中,也不一定有意愿或有能力与我们合作的。”5月22日,国内某新能源车企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叹道。

4月29日,工信部公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三批,加之此前公布的两批,共有25家电池企业入围。按照规定,采用没有进入目录的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从今年5月1日开始,将不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从而无法获得补贴。这意味着一批在新能源汽车上走得比较早并且追求新能源产品性能,因为采用LG三星等韩系电芯的本土新能源汽车企业,会遇到很大麻烦。

虽然此后又有消息称:工信部正在修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中,将放宽对在售车型限制,已经获得目录的,将给出一年调整时间,但这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土新能源企业高端化的障碍。

当年为了打造高性能新能源产品而对电池精挑细选,如今却因为一纸政策面临不能销售的尴尬。以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19.780, 0.01, 0.05%)为例,采用的A123和LG电池,恰恰不在《通知》要求的范围内。如果LG电芯因为无法进入准入目录,上汽等自主品牌无奈切换,那么《通知》在鼓励本土电池企业的同时,同时打压了追求高性能的本土新能源汽车,使这些原本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只能被动降低竞争力。

切换不仅是时间问题

“至少一年时间才能把现有的电池换掉。”上汽某负责新能源技术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说,如果加上产品的升级换代,需要两年过渡期。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