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亟需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回收产业链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市场将迎来巨大增幅,同时,随之而来的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说,动力电池的容量低于初始容量的80%就认为动力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市场将迎来巨大增幅,同时,随之而来的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说,动力电池的容量低于初始容量的80%就认为动力电池寿命结束,不能再用在新能源汽车上。从目前技术来看,动力电池包的循环寿命为1000-1500次左右,折合使用寿命为5年左右。随着电动汽车大范围推广,动力电池的报废数量也将越来越多,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的规模。因此,我国亟需建立一个动力电池梯级回收产业链。
我国动力电池梯级回收现状
1.政策
我国在2012年7月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制定动力利用管理办法,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明确各相关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引导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加强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但是,这一规划中对回收利用过程中的权责和承担方并未作出具体的规定。
2015年,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汽车生产企业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应承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主体责任,负责动力电池的回收。
为鼓励生产企业回收动力电池,不少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上海市出台政策,车企回收动力电池政府将补助1000元/套;深圳则建立动力电池利用和回收体系:每卖一辆车厂商拿出600元、政府拿出300元,用于回收动力电池,初步建立电池回收的机制。
2.发展现状
目前,包括国家电网、各地政府、电池企业等企事业单位纷纷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回收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然属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