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池的一致性看中国智能制造
2016年伊始,关于支持和大力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呼声就从未间断。2016年2月2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动力电池、充电基础设施等5方面进一步支持我国新能源汽
2016年伊始,关于支持和大力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呼声就从未间断。2016年2月2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动力电池、充电基础设施等5方面进一步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加大对动力电池数字化制造成套装备的支持。两会期间,有关新能源行业发展的话题也受到代表、委员们的热议。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7.9万辆,伴随其爆发式增长,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问题正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甚至是我国政策关注的焦点问题。
那么,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量”到“质”飞跃,进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中高端?众所周知,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直接决定整车性能,动力电池作为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的来源,首当其冲要实现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然而,电池间的一致性是目前难以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一致性的解决之道
电池组一致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外从事电动车研发的相关企业,因为只有控制好动力电池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和出厂检验,才能有效提高电池组的一致性。另外,电池管理系统以及与其它驱动控制系统的最佳搭配也会对电池组一致性地提高有所帮助。在我国,由于整个产业链受到发展水平的制约,使得原材料品质的一致性、关键材料性能水平、制造装备水平以及电池的综合指标等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想要解决动力电池一致性的问题,最关键因素有两点:其一,在来料保持一致性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自动化程度高的先进智能装备,从生产环节上进行控制,保证电池在每个制造节点上的一致性。其二,提升PACK工艺水平。
国际间的工艺差距
2015年初,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在《动力电池相关问题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电池行业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在技术创新能力、盈利能力上与国外的动力电池企业相比差距很大。此外,行业还存在产品一致性差,产业标准规范体系需要完善,缺乏行业规范、技术要求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