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电动车使用成本不能忽略电池折旧成本
一直想写篇关于电动车使用成本的文章,虽然已经有很多人写过,并且还有详细的计算,如百公里使用多少电,电费多少,每公里成本多少和燃油车一比果然便宜不少等等。但这些计算
一直想写篇关于电动车使用成本的文章,虽然已经有很多人写过,并且还有详细的计算,如百公里使用多少电,电费多少,每公里成本多少和燃油车一比果然便宜不少等等。
但这些计算中忽略了使用成本中最大的一块成本——电池折旧成本,这部分成本远远超过电费,不能忽略掉。虽然有的整车厂承诺电池终身保用,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并不是这些电池寿命有多长,只是厂商待电池组寿命到了免费更换电池组(到时候会不会换还要打个问号,比如厂商可以借口用户使用不当导致电池组损坏,反正也没地方评理)。所以电池的使用成本不会因为整车厂政策而降低,只是谁来承担的问题,就是左口袋右口袋的问题。
那么接下来计算下电动车用户真实的使用成本,以国内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电动车型平均电耗,不要看厂家发布的理论电耗,要以用户实际电耗为准(就像油耗理论和实际总是有差距),基本在百公里在15-20kwh,取中值18kwh/百公里。即便按照居民使用电价计算,一般在0.6-0.7元/kwh(未来电动车电价按照工业还是民用完全要看电老虎国网的脸色),百公里电费成本是11.7元(18*0.65=11.7)。同级别燃油车百公里油耗在8L,按照国内当前92#汽油油价6.2计算,百公里用油成本49.6元(8*6.2=49.6),咋一看用电好便宜,成本不少汽油的四分之一。但这里面还漏掉了两个成本,一个是充电桩的安装成本和维护服务成本,所以最近很多城市发布公共充电服务指导价格,就是指的这部分费用。燃油价格是包含这部分费用的,充电服务公司也要回收成本,也要盈利,总不能倒贴钱做善事的,只是目前暂缓收费,只是早晚问题。有人说我自己家里安装充电桩,没有这部分费用,但是家里充电桩是一次性投入,也不能省掉,一般需要1-2万元甚至更高,折算成电费里面是一样的。公共充电桩按照当前平均指导服务价格0.8元/kwh计算(普遍都在这之上),这样百公里的电费价格就18*0.8+11.7=26.1元,已经到燃油车使用成本一半了,还是比烧汽油便宜不少。别急,还有一块更大的成本还没计算,那就是电池的折旧成本。
按照目前电池组的平均价格2500元/kwh(电池成本下降空间有限,毕竟材料硬成本放在那里,除非偷工减料降低电池性能),平均靠谱的充放电寿命1000次(容量到80%,不要看各种厂商和文章里面忽悠的牛炸天的电池,号称充放电几万次的,实验室数据没有任何意义),电池残值按照500元/kwh(梯次利用),这样折算下来电池每充放一度电折旧成本是(2500-500)/1000=2元。好了,这样加上前面的电费成本,这样电动车百公里的使用成本是26.1+18*2=62.1元,已经超过燃油车百公里49.6元了,使用成本的优势不见了。
有人说汽油碳排放有污染,会引起雾霾,那么我们来对比下用电和烧油的碳排放。汽油每升的碳排放约2.25kg二氧化碳,折算成百公里碳排放为18kg(8*2.25=18)。再来看发电,目前我国主要是煤电为主,按照发改委发布标准煤能耗数值,每度电二氧化碳排放0.94kg,(此外还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物),到电动车电池这个环节,要经过输配电、电池转换整流充电等一系列环节,按照整体效率80%计算(实际远达不到),每度电到电池里的碳排放1.175kg,这样算下来电动车百公里碳排放为21.15kg(1.175*18kwh=21.15),已经超过燃油车的碳排放了。
这样总体算下来,电动车综合使用成本并不比燃油车低,碳排放也没减少,使用还不方便,市场不接受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唯一的优势也就是国家能源安全了,但强迫用户靠此接受电动汽车,有点勉为其难。虽然当下各厂商尽量不去提这些隐性成本,靠笼统的一个环保大旗去游说国家各种支持,但今天的用户已不是傻子,不会轻易被忽悠。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还是在车辆上,前面说了,目前主流电动车每kwh行驶里程在5-6公里,这是一个很糟糕的数字。目前电动汽车无论是底盘、车身,还是动力管理与车辆操控,都还是沿用原先燃油车的架构,并未发挥出电力高效、灵活的优势,造成综合效能很低,电池组中宝贵的电浪费严重,结果就是续航里程很少。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重新思考车辆的设计,提升效能,但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国内因技术基础较差,基本不具有车辆的正向设计能力,比着葫芦画瓢,尤其是动力管理,基本是空白,搬个电机到车上电机能转车辆能跑,是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普遍情况。所以这种情况下,谈车辆性能和能效,是过于奢侈的。
怎么办?还得回去先把技术基础打扎实,没有任何捷径。如同盖房子,下面地基没打,光想着往上盖,结果只有两个,要么盖不上去,要么塌掉。若不想出现这两种结果,那就只能回去老老实实加固地基。只看到别人家房子一层层往上盖,却忽略了别人下面坚固的地基。而又急着追赶,想出个用空竹杆架起来造空中楼阁的办法来,美其名曰弯道超车,结果自然可想而知。